又美又飒!退伍女兵带出“飞手兵团”
旋翼轰鸣,响彻重庆燕和科技培训基地的上空。“注意规避!保持高度!目标锁定!”训练场上,一位女教员全神贯注,正指挥学员完成无人机起飞、接收指令、自主飞行、降落抓取、精准投放等实操训练。
她叫马行,中国民航局飞行标准司认证的无人机教员,累计培养无人机驾驶员2000余人。十年前,她手握钢枪,把最美的青春献给国防事业;如今,她执掌遥控器,在乡村振兴的“云端战场”上,在低空经济的“新赛道”上,发起新的冲锋!
率先引进植保技术,让无人机“征服”山地农业
2015年从四川外国语大学毕业后,马行毅然投身军营。退役后,她无意间了解到,无人机植保飞防技术在平原地区作业效率惊人,每小时作业面积高达100亩,而在家乡重庆,农民每天施药施肥的面积不足5亩。

“传统农业效率低、成本高,一到农忙时节更缺劳动力,而无人机可以解决请人难、请人贵的燃眉之急。”马行算了一笔账:一台无人机可以抵得上100个人的工作量,且施药施肥更安全、成本更低、附着率更高。
“何不将无人机植保技术引入山地丘陵,让科技解放双手?”说干就干,马行立刻奔赴北京系统学习无人机植保技术。

回到江津后,马行带着四五十公斤的无人机扎进田间地头,不管风吹日晒,常常一飞就是一整天。“重庆的地势地形复杂,陡坡多、地块零散,飞低了撞坡,飞高了药容易漂移,角度稍偏便会漏喷、重喷,且不同作物的飞防标准、药液配比都不相同,对飞手的技术经验和熟练程度要求极高。”

面对这些山地农业的“硬骨头”,马行拿出了军人的韧劲,针对不同地形一遍遍优化飞行轨迹和参数,根据作物特性反复调试药液配比。上千架次的飞行,意味着上千次的起落、调试、观察和记录,期间撞过机、摔过跟头,但正是这种近乎笨拙的“死磕”,她终于成功将无人机植保飞防技术应用于江津花椒、水稻、高粱等农业生产。
“虽然技术成熟了,但一开始推广的时候农户都不买账,担心花了冤枉钱,还打不透、治不了虫,最后白忙活一场。”马行坦言,最难的是改变大家的观念。

为了打破这层坚冰,马行和团队在有关部门及镇街支持下,开启了漫长的“上山下乡”征程。她们拉着设备,一个村一个村跑,一块田一块田试验,一笔一笔帮农户算“经济账”,先后在11个镇街组织了上百场无人机植保飞防演示。农户们逐渐从最初的围观、质疑,到尝试接受小面积作业,再到主动要求服务,口碑越传越广,这项曾被视为“水土不服”的技术,终于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所接受。

如今,马行及团队始终深耕在农业一线,每年开展社会化植保飞防服务20万余亩,平均每亩为农户节约成本约300元。
培育“飞手兵团”,每年助力500余名学员“起飞”
“马老师,跟您报告,我们已在榕江顺利完成‘空中支援’任务,全员平安抵达!”7月初,学员严磊的通报平安电话,让马行脸上写满了欣慰与自豪。
马行告诉记者,今年贵州榕江遭遇严重洪灾后,她的三名“00后”学员严磊、熊波、何兵组成救援小队,星夜驰援洪灾一线——带着三台载重约200斤的大型无人机设备,一头扎进被洪水淹没的街道和淤泥堆积的村镇。在车辆无法通行和人员难以抵达的区域,他们架起“空中生命线”,高效执行物资投送和灾后消毒喷洒任务,为抢险救灾贡献了独特的“空中力量”。

“他们完成培训后就自主创业了,没想到能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马行说,学员们在关键时刻展现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担当,正是她投身无人机教学最欣慰的回报。
2023年,马行在江津成立了重庆燕和科技有限公司,带领团队致力于无人机驾驶员培训、无人机各领域技能培训、组织赛事竞技等。

在人才培育的路径上,燕和科技构建了“校企联动+服务社会”的双轨模式。一方面,积极对接职业教育体系,与重庆8所开设无人机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她参与重庆市“双师型”人才建设,将无人机科普教育周引入大学校园,为行业储备专业型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公司面向社会广泛招生,重点为农业产业培养掌握无人机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也为电力巡检、林业防护、水利监测等多个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专业的技能培训。

如今,在马行和团队的专业培养下,每年超过500名学员考取CAAC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从这里成功“起飞”。这些学员活跃在各行各业:有人带着无人机深耕乡村沃土,足迹遍布全国,成为科技兴农的排头兵;有人敏锐抓住市场机遇自主创业,创办无人机科普教学基地,为青少年搭建无人机教学与竞赛培训平台;还有人操控“铁鹰”翱翔于电网线路或广袤林海,为公共安全保驾护航。

看着学员们从“小白”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专业飞手,奔赴广阔天地,马行更加坚定,自己传授的不只是一门技能,更是培育支撑低空经济腾飞、服务社会民生的生力军。
退伍不褪色,为战友架起“转型云梯”
从军营到田野,再到讲台,马行的人生轨迹不断“转场”。但无论身处何方,那份对绿色方阵的责任与炽热情怀,始终是她心中最坚定的航标。
“是部队练就了我不服输的勇气,组织给了我再出发的底气。所以,为社会贡献一己之力,帮助退役军人再就业,也是我的心愿。”朴素的话语,道出了她深厚的军人情结。
于是,脱下军装,马行选择用另一种方式“归队”——为曾经的战友们架起“转型云梯”。

马行积极发挥专业教学优势,精心设计研究系统化、紧贴实战需求的课程体系,着力为部队培养掌握无人机精准操作、数据分析与战术应用等核心技能的军人,以适应现代化军事变革的需求。
深知退役军人转型的不易,马行积极为退役军人提供专业化技能培训和发展平台。公司还与消防、特警、应急管理等部门建立合作关系,为一些特殊关键岗位输送专业力量。

“我们公司的教员,有一半都是退伍军人。他们不仅是传授飞行技巧的技术导师,更重要的是将部队的严谨作风和责任担当融入日常教学,成为学员看得见、学得到的作风标杆。”马行表示,如果退役军人有需要,她都会为他们推荐合适的工作岗位。
截至目前,马行和团队已帮助400余名退役军人掌握无人机飞行操作技能,顺利实现职业转型,在无人机新战场续写荣光。

未来,马行的“云梯”将延伸向更广阔的天空。面对无人机飞手群体日益壮大但仍为分散、行业规范有待完善的现状,马行正在筹划打造无人机飞手劳务品牌,通过构建一个系统的就业枢纽与保障平台,凝聚各地“飞手”力量,让他们的技能更有价值、就业更有保障、发展更具竞争力。“就像组建空中编队,要让每个飞手的技能都找到最佳坐标。”对此,她满怀信心。
记者 刘星欣 杨安迪
实习记者 李欣蔚 罗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