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从军报国志 红色家风永传承

来源:江津融媒体中心    2025-07-30 17:13

在鼎山街道双宝社区,珍藏着一组特殊的“军装全家福”——从泛黄的黑白照片到崭新的数码影像,记录着黄家祖孙三代跨越半个世纪的军旅人生。1971年、1995年、2024年,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串联起这个普通家庭不平凡的报国之路。

黄光治的退伍军人证明书

雪域高原铸军魂

1971年,23岁的黄光治响应祖国号召,毅然参军入伍,被分配到西藏林芝某野战部队服役。“那时候没想那么多,祖国需要,我就去了。”回忆起当年的选择,77岁的黄光治语气坚定。

林芝地处中印边境,平均海拔3000多米,气候恶劣,条件艰苦。作为边防战士,黄光治和战友们常年驻守在雪域高原,巡逻时需要跋涉在悬崖峭壁间的羊肠小道上,物资运输全靠人背马驮。在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中,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丈量祖国边境线,出色完成了各项戍边任务,黄光治还因表现突出获得部队表彰。

1976年退役后,黄光治回到家乡务农,但军人的作风始终未变。他把“听党指挥、能打胜仗”的信念融入日常生活,严格要求自己,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

黄光治与黄学勇父子俩的合拍

子承父志续荣光

在父亲的影响下,黄学勇从小就对军营充满向往。1995年,18岁的他追随父亲的脚步参军入伍,成为某部炊事班战士。

“父亲常说,当兵就要当个好兵。”黄学勇牢记父亲的教诲,在部队刻苦训练,认真工作。切菜、做饭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他都做到精益求精。凭借出色的表现,他很快成长为炊事班班长,并荣获“优秀士兵”称号。

1999年12月退役后,黄学勇把部队培养的优良作风带回家乡,继续发挥着退役军人的光和热。

黄庆洋(左)入伍照

青春向海谱新篇

2024年3月,又一份入伍通知书送到了黄家——24岁的黄庆洋从三亚体育学院毕业后,选择加入人民海军,成为家族第三代军人。

“爷爷和爸爸都是我的榜样。”黄庆洋说,从小听着长辈的军旅故事长大,对军队的向往早已深植心底。大学期间,他坚持锻炼身体,为参军做好准备。得知可以毕业生身份入伍的政策后,他第一时间报名,并凭借过硬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表现顺利通过选拔。

如今,这位年轻的海军战士正随舰远航。偶尔能视频通话时,他总会向爷爷请教部队生活的经验,也会跟父亲交流训练心得。“不能给家里丢脸”的信念,激励着他在快速成长。

从雪域高原到蔚蓝大海,黄家三代军人的服役经历,折射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黄光治常说:“军装可以脱,但军人的本色不能变。”这句话,成为黄家的家训。

一身戎装,一生荣光。黄家三代从军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家庭的骄傲,更是无数中华儿女爱国情怀的缩影。在强军兴军的新征程上,这样的传承仍在继续……

记者 陈俊希 实习记者 唐源源

编辑:徐莹
编审:王鹏
今日关注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