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镇金龙村的“精神粮仓”:吴炯锐与她的爱心书站

在石门镇金龙村,一间约40平方米的门市里,书架顶天立地,孩子们围坐读书的身影成了最动人的风景。这里是江津五中老师吴炯锐创办的“文心堂书站”,也是村民口中的“孩子乐园”——七年来,它像一座扎根乡村的“精神粮仓”,用书籍与陪伴,悄悄改变着孩子甚至是大人的空闲时光。


故事要从2015年说起。那时,吴炯锐在走访学生家庭时发现,金龙村的孩子们放学后总在田间地头疯跑,或是抱着手机沉迷游戏。“村里缺个能让孩子静下心来的地方。”这个念头在她心里盘桓了很久,日渐清晰。她先跟家人提起想法,没想到得到了全家毫无保留的支持。随后在江津区文明办和社区教育学校的支持下,她索性腾出自家一间临街门市,自掏腰包购置书架、桌椅,又发动同事朋友捐赠图书,再加上江津区委宣传部和永进义工的助力,没过多久,这间堆满2000余册图书的“文心堂书站”就正式开馆了。

书站里的书,从童话绘本到科普读物,从名著精选到生活技能手册,全是吴炯锐按孩子们的年龄和兴趣精心挑选的。但她深知,乡村孩子需要的不只是书架。于是,她邀请学校的老师轮流当志愿者,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导阅读。周末又开设书法、绘画、手工公益课,握着孩子们的手教写毛笔字,用彩纸折出小动物。

为了让阅读更有吸引力,吴炯锐还琢磨出“阅读积分卡”的点子:孩子们每读完一本书,只要能讲出故事梗概或写下读后感,就能积一分,攒够积分可兑换笔记本、铅笔等学习用品。这个小小的激励,让书站里的“小读者”越来越多——曾经追着打闹的孩子,如今会捧着《昆虫记》蹲在角落观察半天;沉迷游戏的少年,开始在作文本里写下“书里的世界比游戏更精彩”。

随着日子的推移,书站早已成了村里的“人气聚集地”,吸引着各个年龄层的读者:最小的读者还是幼儿园大班的娃娃,踮着脚够绘本;最大的有年过六旬的老者,戴着老花镜读名著。大家或是静静坐在书架旁看书,或是围在桌前练字、喝茶,一派安恬。
七年过去,这间不起眼的门市早已成了金龙村的文化地标:书架上的图书更新至5000余册,累计服务儿童超过3000人次。吴炯锐也因此收获了诸多荣誉——“江津区十大青年公益人物”“江津区最美志愿者”“重庆十大最美书香家庭”“江津区阅读点灯人”……但在她心中,最珍贵的还是孩子们一声声亲切的“吴老师”。聊起未来的打算,她已开始学习心理教育知识,计划把对孩子们的关爱延伸到心理健康领域,让这份温暖更有力量。
记者 王茜 通讯员 骆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