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节电有“凉”方 江津城市照明显担当
江津融媒讯(记者 黄娅秋 通讯员 周艳阳 汤倩倩)面对夏季用电高峰,江津区城市管理局以智慧化、精细化手段科学调控城市照明,实现月均节能40%,在保障城市安全有序运行的同时,交出了一份节能与民生兼顾的答卷。

周六晚8点,几江城区滨江路上,游客陈女士正用手机记录两岸璀璨灯光:“江津夜景太美了,听说每周只亮一次,反倒更有仪式感!”这是江津对“一江两岸”核心景观实施精准管控的成果——每周六晚仅开放1.5小时。区城市管理局路灯所负责人介绍,相较此前每日全亮,核心区景观用电量下降76%,市民满意度却逆势提升,周末集中亮灯更带动了夜间消费热潮。
与此同时,针对夜间车流量、人流量少的非核心区景观照明,全面压缩运行时间、规模与范围,最大限度削减非必要能耗,每月可节电超2万度。
道路照明“分级调光”更贴心
深夜11点,网约车司机王师傅驶过鼎山大道,发现路灯亮度略有降低,却丝毫不影响行车:“这样既省电又实用。”这一变化源于江津推行的道路照明“四段式调光”技术。根据市民出行规律与照明需求,将每日照明时段划分为“开灯—21:00”“21:00—23:00”“23:00—05:00”“05:00—关灯”四段,晚高峰保持100%亮度保障安全,深夜自动切换至60%节能模式。7-8月用电紧张时段,滨江路等主干道亮度再降40%,次干道采取“隔盏亮灯”。市民李大爷连连点赞:“以前半夜路灯太亮影响休息,现在既省电又贴心!”

为平衡用电高峰时企业生产与市民生活的用电需求,区城市管理局结合用电缺口建立“蓝黄红”三级响应机制,精准调控负荷,主动让电于生产。蓝色预警(缺口约5%)时,关闭50%景观照明,主干道路灯亮度调低20%;黄色预警(缺口约10%)时,关闭所有景观照明,次干道路灯切换为“隔盏亮灯”;红色预警(缺口15%以上)时,启动“单侧照明模式”,仅保留50%基础亮度,优先守住通行安全底线。
此外,江津区还发起“随手关灯”倡议,呼吁广大市民和商户理解支持节电举措,从点滴做起节约用电。
科学管控做“减法”,民生福祉做“加法”。这个夏天,江津区以智慧照明找到了节能与活力的平衡点,让城市既有“灯火可亲”的温情,更彰显“绿色低碳”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