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融合护骨伤 仁心教研显担当 —— 记江津区中医院骨伤科医生严成渊
在江津区中医院骨伤科,有位“多面手”医者,他能以中医正骨让高龄老人减轻痛苦,也精通现代骨科微创手术;既是抗疫前线的党员先锋,也是下乡义诊的暖心人;既带教50余名学员,又深耕科研——他是严成渊,他用十余载坚守中医骨伤科,诠释“厚德博术、精诚创新”的医者本色,以中西医融合之技护患者健康,以传承创新之力推学科发展。
精研医术:中西医结合解病痛
“多亏严医生,我就不用长期卧床,减轻了痛苦!”2024年7月,100岁的封婆婆摔伤致左侧股骨颈骨折。老人年事已高,内科疾病缠身,麻醉风险极高。严成渊研判后认为,缩短手术时间、避免患者因长期卧床引发褥疮、泌尿系感染等风险是关键。完善检查并经多学科会诊后,他为封婆婆实施左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术后次日,老人便能下床行走,其女儿逢人便称赞严成渊医术高超。

作为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研究生,严成渊始终秉持“精益求精、弘扬国粹”理念,将中医辨证施治与现代骨科技术深度融合。面对桡骨远端骨折、踝关节周围骨折等常见骨伤,他用细腻的正骨手法搭配小夹板固定、中药熏洗,助患者微创康复;针对拇外翻、扁平足等足踝疾病,他先通过跖骨截骨术矫正畸形,再外敷活血膏,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康复周期。

在复杂骨伤手术领域,严成渊同样表现出色。他熟练开展四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股骨粗隆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等,尤其擅长微创技术。考虑到临床用血紧张,他创新提出“益气活血法治疗老年患者术后贫血”方案,以八珍汤、当归补血汤加减,配合健脾生血颗粒,为破解老年患者术后贫血难题提供了新路径。
勇担使命:逆行奉献显本色
“党员就得冲在前,医生就得护患者。”这是严成渊始终坚守的信念。2020 年初新冠疫情发生,正在休假的他第一时间返岗,主动收治医院首例新冠病例。面对高感染风险,他身着厚重防护服,每日多次进入隔离病房监测患者病情,耐心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还亲自完成核酸采样、协助转院隔离,用坚守筑起防疫“第一道防线”。

日常工作中,严成渊对困难患者的关爱从未间断。身为医院团委委员,他牵头组织多项志愿服务:下乡义诊时,为村民免费检查身体,细致讲解骨伤防护知识;扶贫帮扶中,主动收治低保及建卡贫困户患者,免费为贫困患者换药诊疗;得知偏远农户农副产品滞销,他发动同事采购,助农户解燃眉之急;还为贫困小学的孩子捐赠书包文具,用温暖传递医者仁心。凭借这份坚守与奉献,他先后获评医院“十佳医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以及江津区“最美共青团干部”。
教研并举:传承创新促发展
“医术要精进,更要传下去。”作为科室骨干,严成渊深知医学传承的重要性。他承担着重庆市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任务,还负责重庆市中医药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等院校实习学生的带教工作。近年来,他坚持“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累计带教50余名学员。

带教过程中,严成渊结合临床案例,将正骨手法、手术要点、辨证思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员。曾有实习医生正骨手法不熟练,他便手把手示范操作力度与角度,还利用休息时间陪练,直到学员完全掌握。“临床是最好的课堂,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与担当。”正是这份用心,他带领学生参加“重庆中医学院首届教学查房大赛”,成功斩获一等奖。

科研领域,严成渊始终保持探索精神。他主持江津区科研项目2 项,参与重庆市科卫联合项目1项,重庆市中医药研究项目1项,还参与《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五五规划教材创伤急救学》编写工作,参译外文医学著作1部,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以科研成果助力诊疗水平提升。2023年,因表现突出,严成渊被推荐为“重庆市优秀青年中医”,成为行业内的青年标杆。

从医十余载,严成渊以“厚德博术、精诚创新”院训为指引,在骨伤诊疗路上不断探索,在守护健康征程中默默奉献。他用精湛医术与高尚医德,为江津区中医院骨伤科——这一重庆市中医重点专科、特色专科注入强劲动力,更在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道路上,书写着新时代中医人的精彩答卷。
(记者 周小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