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咨委专家走进四面山康养胜地 真心真情 建言献策
◆李德良
四面山管委会高效推动康养胜地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依托大四面山生态优势,积极谋划全域高山康养度假旅游工作,努力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康养胜地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力推动四面山高山康养度假旅游产业大发展。
2025年8月20日上午,江津区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们走进四面山康养胜地,广泛开展考察调研服务,充分发挥专家们专长,为四面山高质量发展提出务实建议。

一、基本情况
(一)区位优势好
四面山康养胜地的位于重庆市江津区最南端,地处川黔康养旅游“金三角”核心区域,北距重庆中心城区100公里,仅需1.5小时车程。区域坐标处于北纬28°黄金带,与贵州习水县、四川合江县形成三省交界态势,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江习高速全线贯通后,与重庆中心城区、贵州北部形成2小时交通圈,2024年景区(含会龙庄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56.82万人次,同比增长10.61%,展现出强劲的客源吸引力。
(二)资源禀赋优
四面山景区涵盖128个自然景点,形成“青山、绿水、红石、厚文”四大特色。拥有全国最大的亚热带原始常绿阔叶林,森林覆盖率达97%,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达2.9万个。野生动植物种类3700余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群落。景区内分布100余处瀑布,其中望乡台瀑布高158米,宽48米,堪称“华夏第一高瀑”。
(三)定位层级高
作为我区“一枢纽三高地”的高品质生活高地,四面山是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中国气候康养地、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四面山旅游度假区规划面积38.1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3.84万人,规划打造并形成了运动休闲、文化旅游和森林康养三大功能区域。
二、四面山康养胜地的成效
(一)优化顶层设计,协调上级部门支持
1.坚持高位推进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四面山高山康养度假旅游发展,将其列入区十五届七次全会“一枢纽三高地”战略目标任务中高品质生活新高地的主战场,“十五五”规划文旅融合发展的主阵地,高位高效推进。从功能分区入手,科学划分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度假区两个功能板块,明确边界,差异性规划、差别化管理、融合性发展。保留区委区政府派出机构四面山管委会,加强工作统筹。
2.突出规划引领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从规划、政策、项目方面科学布局优化空间。编制四面山景区规划、四面山旅游度假区规划并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修编四面山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方案、四面山自然保护区规划、四面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提档升级景区和度假区规划。
3.优化管理体制
理顺并优化四面山平台管理体制,从管委会、属地政府和平台公司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联合管理模式,转变为管委会负责统筹全局、属地政府负责征地拆迁、平台公司负责投资开发和运营管理的发展模式,再到政企分开的市场化发展模式。
4.强化部门协作
建立四面山管委会牵头,江津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文化旅游委、区林业局、区商务委、区农业农村委等职能部门,以及属地政府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从招商引资、用地保障、产业布局、景区复核评定、度假区创建等方面通力协作,形成区文化旅游委、四面山管委会牵头抓总,相关方面各司其职的集中统一、高效运行格局。
(二)坚持基础先行,持续完善配套建设
1.道路交通全面提升
随着江习高速通车,川渝黔旅游“金三角”实现串联,四面山旅游度假区和重庆中心城区、贵州习水县的距离缩短为1.5小时车程。外部交通方面形成“一高速”“两连线”的交通骨架,内部交通打造“四横”“四纵”路网结构,全面实现高速路与景区、景区与度假区、度假区与各景点之间的互联互通。开通重庆龙头寺到四面山的旅游直通车、四面山旅游度假区场镇班车,启动运行中山游客中心到古镇以及爱情天梯的敞篷车、直通车。
2.公共服务不断完善
建成投用景区和度假区游客接待中心5万余平方米,商业街、美食街等商贸集市和商超10个,广场公园6个、大小型停车场30个,满足游客多元文化生活需求。
3.水电气等配套到位
建成日供水量1万吨自来水厂、日处理污水0.5万吨污水处理厂、变电站、燃气调压站等配套设施,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不断增强。
(三)强化产业支撑,丰富文旅融合新业态
按照“一盘棋”思想,锚定“大文化、大旅游、大康养、大休闲、大乡村”主攻方向,构建“一山两区三核四环”整体格局,抓好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推动度假地产+文化旅游、运动休闲、森林康养,建设高端配套设施、产学研教育基地、疗养式学术论坛中心等,形成康养地产、生态农业、民宿体验、民俗文化等多业态融合发展范例。
1.布局高端康养产业
成功引进雲山小镇、春三里、天空星城等旅游度假地产龙头企业7家,开业运营四面山水上运动中心项目。成功签订银翔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建设高端康养避暑地产及附属配套设施、产学研教育基地、疗养式学术论坛中心等。与中传华夏国际文旅开展央地合作,重点打造药典博物馆、全国文旅干部培训基地等。
2.培育本土美食品牌
挖掘四面山富硒资源,布局千亩高山鱼塘、药材、蔬菜、果园、茶园、万箱野蜂蜜等产业。开发独具四面山特色的“4个一”美食品牌(一条鱼、一碗豆花、一块腊肉和一篮野菜),形成“双生宴”“长寿宴”“爱情宴”等宴席品牌。推出第五届高山生态富硒农副产品采购节、“四面山清凉季”系列活动、首届糯玉米文化节,管委会牵头拟开展全国高山富硒冷水鱼钓鱼大赛等赛事。
3.丰富多元住宿体系
目前引进高端民宿9家,其中:大乐之野、星空民宿于2023年开业运营,完成景区农家乐转民宿15家,建成春三里酒店、天空星城康养公寓等旅游接待设施近30万平方米,形成多元化住宿体系。
4.培育发展商业街区
修缮提升四面山龙潭湖商业街形象,出台政策引进11家餐饮娱乐企业入驻并开业运营;四面山旅游度假区四屏美食街、四屏老街茶馆开业运营。
5.发展乡村游助农增收
利用风景区和度假区精品旅游资源优势,整合乡村集体土地、集体资金、集体资产,搭建创新平台,推动度假区旅游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建成1个集山地越野车、水上漂流、富硒冷水鱼、民宿、特色果园为一体的“乡亲农场”综合体;构建1个以江小白青梅酒谷、黄连坝水库为核心,酒文化体验、观光、养生度假等多元业态的生态康养区。通过项目影响和以商招商,吸引一批外地客商投资(如浙商投资3500万元打造高端民宿项目大乐之野·四面山),带动本地农民就业和增收致富。
(四)抓好旅游活动,增加度假人群体验感
用好四面山富硒富氧富林富水资源,通过大活动创建品牌、小活动丰富体验,形成具有江津辨识度的高山康养度假旅游形象。
1.举办有辨识度的文体活动
2023年,成功举办第十六届七夕东方爱情活动,“文旅中国·渝见四面山”缤纷盛夏季系列活动,在全市首次举办“四面山迷笛之夜”,成功举办第十八“中山古镇千米长宴民俗文化节、“越走越美创演秀—2023四面山全国城市邀请大赛”;2024年举办全国红色城市围棋邀请赛、全市无人机大赛、全国桨板赛、全国走跑大赛等;2025年,隆重举办四面山红军手迹90周年座谈会、四面山1314环线自驾活动、重庆市老年大学文旅分校江津区四面山暑期免费教学活动等。
2.丰富文化旅游产品
先后征集文创产品1091件(以瀑布、湖泊、猕猴、双胞胎等为元素的文创产品);积极对接引进全国知名玉雕大师和经营管理团队,高标准建设重庆江津玉博物馆。
3.新增系列体验游乐项目
新建景区林都湖水上运动中心,运营开放水上摩托艇、水上飞人等水上体验项目6个。新建长岩子游乐园、卧龙湖水上乐园,增加森林小火车、儿童全地形车、水上大冲关等户外项目5个。在土地岩景区开展高空花样走钢丝特技表演,在渝黔界碑上演盲走大刀、花船巡湖等非遗表演,景区避暑游客大幅增加。
4.厚植四面山文化底蕴
通过持之以恒的营销宣传,“四面山水、人文江津”“北纬的28°、世界的四面山”“天下第一眼”“天下第一心”等四面山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以爱情天梯(中国当代十大经典爱情故事)为主线形成四面山特有的爱情文化资源和旅游体验;建议联办《沃土》,扩大发与江津通俗文艺研究会一起,已经编辑出版《四面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