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四面山首次发现蝶类新物种——四面山窗弄蝶
◆李德良
近日,重庆市四面山森林资源服务中心传来重要生态发现:科研团队在对四面山蝶类物种开展的首次全面系统性调查中,成功发现一种弄蝶科新物种,并将其正式命名为“四面山窗弄蝶”。该发现已在国际权威动物分类学杂志上公开发表,为全球蝶类物种图谱再添新成员。
蝴蝶作为大众熟知的无脊椎动物,其生存分布与区域生态环境、寄主植物群落紧密关联,是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天然指示者”。本次四面山野生动物专项调查中,科研人员共鉴定出蝶类物种158种,不仅印证了该区域蝶类资源的丰富性,更凸显了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独特性。

据调查数据显示,四面山窗弄蝶具有鲜明的形态特征:雄蝶前翅长度约2.0厘米,翅膀正面呈棕褐色。前翅斑纹为白色,亚顶区有5个小白点呈“S”形排列,中室端有1个近梯形大白斑,大白斑前方伴有1条窄小白纹,下方依次分布1个较小圆白斑、1个较大平行四边形白斑及1个小白点;后翅斑纹则为黑色,正反两面斑纹形态基本一致。目前该物种仅在四面山原始森林的大窝铺区域与水口寺峡谷被观测到,发生期集中在每年7月上中旬。
作为此次新物种的“栖息地”,四面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重庆市江津区南部,地处渝、川、黔三省(市)交界地带,属云贵高原娄山关山脉向北延伸的余脉,整体山势呈南高北低走向,气候类型为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为物种生存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保护区总面积达25269公顷,是以珍稀野生动植物及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核心保护对象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截至目前,保护区内已记录有维管束植物3331种、野生脊椎动物261种,是重庆乃至西南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亚热带原始常绿阔叶林。凭借优良的生态环境,四面山素有“重庆氧吧”“主城后花园”的美誉,更被国际生态学会专家评价为“天然物种基因库”,此次新物种的发现,进一步印证了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