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蟆镇:“五专”工作法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实现暑期溺亡“零发生”

来源:江津融媒体中心    2025-09-10 16:35

夏日的石蟆镇,江水潺潺,蝉鸣阵阵。以往每逢汛期,蜿蜒的河道总是让家长和干部们悬着心。然而今年暑假,全镇未成年人溺亡事故实现了“零发生”。这一变化的背后,是一项名为“五专”工作法的基层治理创新实践正在默默守护着孩子们的安全。

“隐患地图”精准预警,智慧系统主动干预。石蟆镇河网密布,水域情况复杂。今年汛期前,镇政府组织多部门联合开展“专题研究”,绘制出全镇首张“水域隐患地图”,精准标注出中坝羊石码头、塘河沿岸等15处高风险水域。“我们不仅知道风险在哪,更知道谁需要重点保护。”通过系统排查,我们准确识别出监护缺失的困境儿童,建立了重点关爱名册。令人眼前一亮的是,AI技术成为了防溺水的“前沿哨兵”。在重点水域布设的智能监控设备,接入基层智治平台,防溺水AI系统能自动识别危险行为并实时预警。暑期以来,该系统已成功预警并劝阻涉水风险行为256次。

“五专”机制环环相扣,全民参与筑牢防线。“小同学,这里不能游泳,快上来!”穿着红马甲的巡河队员每天都会在重点时段出现在江边。这支由镇村干部、志愿者组成的巡河队伍,暑期已开展巡河1500余次。石蟆镇建立了“专题研究、专题安排、专班推进、专人负责、专门调度”的工作机制。每个村社都配备了专职防溺水宣传员,每所学校都设置了防溺水辅导员,形成了“政-社-校-家”四方联动的防护网络。

民心所向:从“担心”到“放心”。“以前最怕孩子偷偷去玩水,现在放心多了。”村民李大姐告诉记者,“村里大喇叭天天放,干部天天讲,还有巡逻队。孩子自己也知道了危险,再也不去野泳了。”穿着红马甲的巡河队员已经成为江边一道令人安心的风景线。村民们说,看到这些“红马甲”,心里就踏实了。

石蟆镇的创新实践证明,防溺水工作必须疏堵结合、技防人防并重。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真正考验着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和为民服务的初心。用制度、技术和责任心筑起的这道“智慧堤坝”,不仅守护着孩子们如花的生命,更展现了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智慧与担当。

通讯员 梁兴宇 陈浩然

编辑:马世豪
编审:马世豪
今日关注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