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第三人民医院红十字会走进职高校园
江津融媒讯(通讯员 刘双钰)9月11日,一场别开生面、活力十足的急救技能培训课在江南职高的校园里火热开展。江津区第三人民医院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团队的资深导师们,带着专业的知识和满腔的热情,将实用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打包成一份“青春必修课”,送到了450名同学们的手中。课堂不再是单向的讲授,而是变成了欢笑与知识交织、紧张与成就感并存的互动实践场!
“干货”满满,趣味开场点燃学习热情
“同学们,黄金救援4分钟有多重要?”“身边有人突然倒地,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培训开始,导师团队抛出几个贴近生活、发人深省的问题,瞬间抓住了所有同学的注意力。通过真实的案例分享和生动的图文讲解,抽象的急救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同学们目不转睛,时而凝神思考,时而点头赞同,学习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
“实战”演练,人人上手争做急救小英雄
理论知识是基础,动手实践才是关键!到了最令人期待的模拟操作环节,现场气氛瞬间达到高潮。在心肺复苏(CPR)练习时间,培训导师们利用专业的人体模型,一步步分解演示如何判断意识、呼救、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手臂要垂直!”“用力压,快点压!”导师们耐心指导,同学们则跃跃欲试,轮流上阵实操。一开始的生疏和紧张,在导师的鼓励和同伴的加油声中,很快化为一遍遍认真努力地练习。按压的节拍声、鼓励的掌声此起彼伏,每个人都想成为那个能“力挽狂澜”的生命守护者。
在创伤包扎环节,更是充满了创意和笑声。同学们两两一组,互相扮演“伤员”和“救护员”。三角巾、绷带在大家手中仿佛变成了时尚配饰,脑袋包成了“阿拉伯酋长”,手臂捆成了“螃蟹大钳”,各种“创意包扎法”层出不穷,在欢声笑语中,大家牢固掌握了环形包扎、螺旋包扎、八字包扎等不同部位伤口包扎的技巧。
“收获”颇丰,技能加持赋能未来生涯
“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急救,觉得特别难,今天自己动手试了才发现,只要方法对,我们也能行!”一位刚完成CPR操作的男同学兴奋地说,脸上洋溢着成就感。
一位机械专业的同学表示:“这项技能对我们太实用了!将来在工作中万一遇到同事发生意外,我们就不会手足无措了,今天学到的就是最宝贵的保障。”
该院红十字会负责人表示:“青少年是应急救护科普的重点人群。我们希望通过这种生动有趣、参与度高的培训方式,打破大家对急救的恐惧感,让更多年轻人敢于施救、善于施救。未来,还将继续走进更多校园和社区,让‘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深入人心,共同织就一张牢固的社会生命急救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