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历史记忆!“炬火照山河:从《新青年》启蒙到抗战胜利”活动启幕
江津融媒讯(记者 王茜 实习记者 朱邹 通讯员 张梦丹)9月15日,“炬火照山河:从《新青年》启蒙到抗战胜利”活动在南京内学院旧址开幕,活动以展览、思政课、专家讲座等多元形式,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故事更生动,推动新青年奋进精神的赓续与传承。



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新青年》杂志创刊110周年。本次活动由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博物馆协会指导,中共重庆市江津区委宣传部、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中共一大纪念馆、重庆市江津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共青团江津区委主办,重庆市江津区陈独秀旧居陈列馆承办,旨在回顾《新青年》思想救国的光辉足迹,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激励当代青年永葆奋斗活力,在新时代谱写新的青春华章。

陈独秀孙女,陈松年女儿,原安庆市政协委员、市侨联副主席、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长 陈长璞;江津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世英;重庆市政协常委、文化文史与学习委副主任、重庆市博物馆协会理事 程武彦;江津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区关工委副主任黄淳;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徐光寿;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大学李大钊研究中心主任胡俊;安庆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肖永生;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陈列展览部主任刘静;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副研究员刘欣等以及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直属机关工委、区委党史研究室、区关工委、区教委、团区委、鼎山街道的有关领导和重庆理工职业学院、重庆江南职业学校的师生代表到场参加活动。

当天,在众多嘉宾和学生的见证下,《觉醒与新生——〈新青年〉创刊110周年专题展》正式启幕。展览按照时间序列分为1915•上海创刊、1916•更名新生、1917•北迁风云、1918•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20•成为党组织的机关刊物、1926•停刊与传承六个部分,通过珍贵的历史文物、详实的文献资料和生动的多媒体呈现,全面展示了《新青年》杂志从启蒙思想到革命火种的演变历程,直抵人心,催人奋进,彰显了文化传承的时代价值,凸显了陈独秀陈列馆的历史主动、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展览突破传统观展模式,融入多元创新体验形式。其中,思政课以“沉浸式”话剧表演展开,现场嘉宾与学生依据道具获得知识分子、进步学生、工人等历史身份,在“既是观众也是演员”的参与中,跟随NPC演绎走进历史,深入探寻《新青年》创刊背后的故事,真切感受北大时期新旧思想的激烈碰撞,沉浸式体验五四爱国游行的热血氛围。此外,红色剧本杀体验同步推出,以1915年《新青年》创刊为背景,参与者通过完成任务、搜寻线索、互动游戏等方式,亲身领会杂志传播“科学”“民主”思想的深远意义。

接着,“炬火照山河:从《新青年》启蒙到抗战胜利”系列主旨演讲精彩上演。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大学李大钊研究中心主任胡俊,以《觉醒的火种:<新青年>先驱人物如何塑造一代先进青年》为题,讲述《新青年》等先进刊物和陈独秀、李大钊等先驱人物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先进青年的互动故事,生动展示先驱者群体深邃的历史眼光、高尚的精神风范、不屈的探索奋斗、蓬勃的青春活力,揭示贯穿百多年党史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智慧经验和光辉品格。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徐光寿,以《当前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的若干重要论断》为题,从全民族抗战的血肉长城是怎样筑成的;如何看待抗战中国民党及正面战场的作用;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如何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如何理解抗日战争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四个方面回顾了那段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历史。
中共江津区委党校原二级巡视员、区委讲师团副团长、聂荣臻研究会副秘书长、重庆市党史研究会常务理事陈宗明以《抗战烽火映江津》为题,通过陈独秀先生在江津的晚年岁月、江津人民不屈的抗战壮举以及聂荣臻元帅的卓越军事贡献,多维度展现了家国危难时的奋斗与坚守。这段历史深刻展现了从文化先驱到普通民众,再到军事将领的全民抗战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