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超”要“新韵”:把全民“意难平”炼出全域“真金银”

来源:江津融媒体中心    2025-09-17 11:14

当困境中的中国足球在职业联赛的泥潭中反复挣扎,一次次站上命运的十字路口,从“村超”到“城超”,地方城市足球比赛联动文旅发展热潮涌动 。“渝超”还没开踢就火得烫手,抖音上#为家乡球队扎起#的播放量轻松破两亿。

9月13日,重庆人用“渝超”揭幕战给全国球迷献上一锅滚烫的火锅。当晚的大田湾体育场,2.1万余名球迷的“雄起”声浪,不仅掀翻了夜空,更拉动了一波消费热潮,以足球为名,快乐消费可以这么纯粹,这么热闹,这么“重庆”。

‌市井烟火熬出足球本味,江湖热辣烫醒绿茵初心。“渝超”不只是一场足球赛事,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渝超”的内核为“人的全面发展”,秉持“全民参与+城市荣誉”理念。这不是普通比赛,是重庆人对足球的“意难平”——从大田湾的荒草萋萋到当夜的红旗漫卷,从力帆的黯然退场到“村超”“苏超”的遍地开花,重庆崽儿憋了太久。当“渝超”以“赛事IP”的形式出圈,力图推动足球与城市文化的创新共振、文旅体商的共同发展时,它也将成为一个充分展示地方软实力的“文化IP”。

群众眼光测出胜负标准,万声雄起胜过冠军重量。决定一项体育赛事精神高度的,不是胜利者,而是万千普通人。“渝超”还刚开战,线下关注人数屡创新高、线上收视率蹭蹭上涨、短视频集锦刷屏霸榜……这么多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渝超”看,每个细节都会被群众逐帧放大观察,你不得不相信,群众的眼睛就胜负的标尺。揭幕战九龙坡队输了球,球迷却哭着喊“雄起”;渝中队绝杀后,对手主动握手——这画面,比中超的“京骂”“围堵裁判”清爽多了。重庆人深谙一个理儿:足球是圆的,但人心要直。看场边:卖凉粉的嬢嬢暂停吆喝,退休教师带着喇叭声嘶力竭喊了整场。这些市井面孔,才是“渝超”真正的裁判。他们用脚投票,用嗓门打分,用一碗小面钱的门票,把商业足球的铜臭气冲得干干净净。

绝杀瞬间写出草根剧本,以赛赋能引爆全域消费。绝杀很燃,但“渝超”的功夫在赛后。跳出足球看“渝超”,城市发展既要学会以城办赛,也要积极主动以赛赋能。重庆文旅集团推出总价值超2000元的“渝超开幕文旅大礼包”,覆盖17家景区五折优惠、滴滴出行五折乘车券、32家酒店专享折扣等“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福利;外地游客凭票根可免费游览四大景区并参与互动;62个文旅展位整合非遗手工艺、品牌快闪等业态,构建一体化消费闭环‌……“渝超”虽然源于足球,但远不只是足球。5.6元票价背后,是文旅搭台、群众唱戏的智慧。无人机航拍的大田湾夜景,马上成了抖音爆款;羊肉米线店老板的“煮不赢”,比任何招商广告都有说服力。“渝超”必须通过“体育+文旅”深度融合,激活全域消费生态,形成多维度经济拉动效应。

足球本该是江湖,并不是庙堂。中国足球“职业化”,不能丧失了足球最原始的快乐——就像重庆火锅,得有人围坐,得有牛油翻滚,得允许你边吃边骂“辣得跳脚”,但下次还来。“渝超”还在起步阶段需进一步完善,重庆人将用二十年“意难平”和新发展新消费熬出绝味。通过提升系统性的赛场外布局,让一场90分钟的足球赛,发酵成持续一年的社交话题、一城深度体验的旅游线路、一场新韵传奇的形象传播、一桌热气腾腾的消费账单,这才是“渝超”内外兼修的真功夫。

记者 黄昌怀

编辑:徐莹
编审:王鹏
今日关注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