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槐树小学喜获重庆市教育强市建设先进集体




9月22日,在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表彰教育强市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中,江津区双槐树小学被表彰为教育强市建设先进集体。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如何办优质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双槐树小学给出答案——真正践行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教育理念,回归教育本源,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新优质学校。
筑基——全方位保障学生成长
双槐树小学服务辐射4个社区、10个行政村,近2000名在校生中留守儿童占比40%,部分学生通学条件艰苦(需转车、乘船)。面对现实挑战,学校秉持“让每个生命都获得均等成长机遇”的信念,以“全纳式”成长保障机制为依托,为每一朵“小槐花”撑起爱的晴空。
破通学之困:设立“党员+教师+家长”护学岗,守护学生乘船、乘车路途关键节点安全,实现五年“零通学安全事故”;实施弹性早到校、晚离校托管,有效解决务工家庭接送难题。
强学业之基:直面“双减”下农村学子痛点,实施“学业银行”计划,“一生一策”精准帮扶;课后服务开设“学业加油站”,个性化辅导确保“课业不欠账”,课后服务参与率达98。5%。
重身心关爱:打造乡村“阳光运动场”,开设特色体育课程(足球、跳绳等),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提升至65。8%;实施“津心护航・阳光成长”心理健康促进工程,开设“槐花心语”课程,标准化运作心理辅导室;协同专业机构,开展“亲情连线日”、沙盘辅导。2024年,成功干预心理预警学生35名,厌学疏导成功率达90%。
赋能——五育并举育乡土新人
一方面创新育人方式,五育并举,因材施教;一方面创新发展方式,以内涵建设激发造血功能,如今,双槐树小学正着力构建“乡土融合”课程体系,为乡村文化振兴夯基赋能。
德育塑魂:以“德·能”教育品牌为引领,塑造学生“诚、孝、礼”品格;深挖白沙镇红色资源,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学生宣讲团宣讲超20场,“红色故事会”覆盖率100%。
美育塑格:开发“臻美”课程,依托乡村少年宫,开设书画、剪纸等30余个精品社团,打造区首支学校女子管乐队,成立“臻美”书画苑,乡村少年宫成白沙镇文化育人高地。
劳动塑能:与三口合作社共建“槐香农园”,打造“班级责任田”,劳动成果直供学校食堂;举办“乡土集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劳动之美。
收获——硕果累累树乡村标杆
近年来,双槐树小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廉洁育人,教风清正,获评“重庆市文明校园”“江津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江津区优秀基层党组织”,并在教育教学改革、特色品牌建设等方面硕果累累,树起乡村学校标杆。
教改突破:以“槐花工作室”及各级课题驱动教科研,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内涵提升。连续十二年蝉联“江津区教育质量先进单位”,是江津区课程改革试验区“种子学校”;13节微课入选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核通过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教学参考书》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包;出版专著《书画双槐 翰墨蕴心》。
特色彰显:摘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金字招牌;近三年斩获区级艺术展演奖12项;参加重庆市第二届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课展评荣获二等奖等。
协同增效:开设“槐荫家长学堂”,内容涵盖亲子沟通、学业辅导方法、乡土文化共育,年均惠及家长1500人次,显著提升家校社共育效能,以公平优质回应乡村期待。
双槐树小学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江津区白沙镇,古老的槐树葱茏间,书声琅琅伴着童声笑语。在这里,“臻美”课程的笔墨流淌着文化的韵味,“德·能”教育的阳光下,近2000个小小身影如同盛放的槐花,汲取营养,奋力生长,学校正锚定“西部基础教育排头兵”目标,在巴渝教育沃土上深耕不辍,全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新优质学校,为重庆市建设教育强市贡献双槐力量!
通讯员 周忠敏 刘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