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福街道有位“救援先锋”,他就是……
前段时间,一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从贵州省榕江县跨越山水,送达江津双福。信中,中共榕江县委、榕江县人民政府由衷写道:“你们用行动诠释担当,用逆行彰显无畏,用大爱融化寒冰,守护榕江万家灯火……”信中的“你们”指的是时刻穿梭在救援一线的“救援先锋”余海中带领的赴榕救援的江津区逆风救援队。

作为江津区逆风救援队副队长,余海中常年奔走于街头巷尾、灾害一线,是大家口中的“守护者”。从年少时受陌生人“一根油条”的温暖相助,到如今投身救援事业守护一方百姓,余海中始终秉持“用行动报恩”的信念,书写着平凡人不平凡的担当,成为群众心中最可靠的“余师傅”。
一念温暖植初心,扎根双福践承诺
清晨五点,天色未明,街巷仍在沉睡,余海中已背着沉甸甸的急救包,仔细检查好AED设备,开始了新一天的巡护。

1976年出生的余海中,年少时曾历经一段困境。一位陌生人递来的“一根油条”,成了他的救命温暖。这份善意如同一颗种子,在他心底悄悄生根,埋下了“日后定要回报社会”的初心。
凭着一股吃苦耐劳的韧劲,余海中白手起家,创立了模具零件公司,并于2020年将企业正式落户江津双福街道。事业逐渐步入正轨,生活愈发安稳,但他心底“回去帮助更多人”的声音却愈发清晰。“当年别人帮我走出了困境,现在我有能力了,就该把这份温暖传下去。”余海中常对身边人说。

2023年,余海中如愿加入江津区逆风救援队,从此踏上了心心念念“点滴之恩,涌泉相报”的公益救援路。
逆行冲锋显担当,危难时刻守防线
“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我愿意。也许我做不到多么伟大的事,但如果我的某一次出手,能留住一个家庭的希望,那就值了。”加入逆风救援队的两年多时间里,余海中累计参与抢险救援任务超200次,始终冲锋在前、不求回报。

2025年6月,贵州榕江遭遇百年不遇的洪灾,河水暴涨、道路中断,无数群众被困。余海中与队员们第一时间奔赴灾区。他们驾舟冲过汹涌的滚水坝,为已成“孤岛”的村寨打通生命通道;在“村超”球场奋力清淤,协助恢复灾后秩序;操作无人机提供应急照明,在漆黑的洪夜中点亮希望;更深入一线开展医疗急救,连续多日高强度作业,全身晒得脱皮也毫无怨言。


2024年7月,江津区遭遇特大暴雨袭击,他第一时间响应,连续多天奋战一线。蹚过齐胸积水转移被困群众,指挥排涝作业,紧急处置漏油危险,哪怕双眼因过度疲劳严重充血也坚决不退。“时间就是生命,我能多坚持一会儿,也许就能多救一个人。”

正是这一份份坚持与执着,让他在危难中为群众筑起了一道道坚实的“安全防线”。
日常守护暖人心,微光成炬聚力量
“街道上的居民、务工的师傅们,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需要帮助,我多转一转,心里才踏实。”在余海中看来,救援不仅是灾害来临时的逆行,更藏在日常的点滴守护里。他常年自发在双福街道巡回守护,随身携带AED设备和急救包,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2024年8月,余海中在巡逻途中发现一名建筑工人因高温中暑全身抽搐、倒在路边。他迅速上前施救,用日常训练的急救技能稳定对方生命体征并第一时间送医,最终挽回了这条生命。工友哽咽着感谢他,他只是摆摆手说:“别客气,我也曾被这样帮助过。”

如今,“有余师傅在,我们就安心”已成为不少双福群众的共识。余海中总说自己是“微光”,却从未停止发光。没有闪亮的勋章,没有高昂的口号,他用最坚定的行动、最沉默的守护,书写着“助人为乐”的深刻含义。他说:“只要还能动,救援的路我就会一直走下去。”而这束微光,正照亮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光明。
记者 刘星欣 见习记者 李江 通讯员 项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