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深入推进水库物业化管理建设 222座水库迎来“专业管家” 

来源:江津融媒体中心    2025-09-25 17:07

江津融媒讯(记者 李江 通讯员 母国宏)“以前水库管护靠‘临时抽调’,现在有了专业物业团队,每天定时巡查、定期清淤维护,库区环境和水质都肉眼可见地变好了!”谈及水库管理的新变化,江津区四面山水库管理所负责人感慨道。

水库,作为重要的水利工程,在防洪减灾、供水保障、农业灌溉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针对辖区内水库“数量多、分布散、管理难”的实际情况,江津区以改革为笔,以创新为墨,在区级直管水库率先试点物业化管理,构建起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管护新体系,让全区222座水库逐步实现“有人管、管得好、能长效”的管理目标。

慈云红旗水库 通讯员供图

为破解“多头管、责任散”难题,江津区首先从健全责任体系入手,搭建起“区级统筹监管、权属单位主责、物业企业执行”的三级管理架构。相关职能部门当好 “掌舵人”,通过政府采购遴选优质物业企业,制定统一的政策标准与考核细则;水库权属单位扛起“主责旗”,切实履行管理职责;中标物业企业化身“执行者”,包揽日常巡查、维修养护、保洁清淤、汛期值守等具体任务。三方通过签订《水库物业化管理服务合同》《水库安全管理责任书》,以法律契约明确权责边界,实现“一座水库、一个责任主体、一份管护合同”的精细化管理,彻底告别过去“行政指令层层传、责任落实打折扣”的困境。

油溪涧槽沟水库 通讯员供图

在运维模式上,江津区大胆创新,打出“一体化 + 网格化 + 绩效化” 组合拳。针对水库分布零散、管护标准不一的问题,该区将功能相近的水库 “打包” 招标,引入市场信用好、管理经验丰富的企业开展集中管护,既整合了同质化任务、降低了管护成本,又推动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迈上新台阶。同时,构建覆盖区、镇、村三级的网格化监管体系,形成 “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群众监督” 的全链条服务模式,明确各级管护职能,实现故障问题 2 小时响应。在资金管理方面,推行 “区域打包、按效付费” 机制,将分散资金整合使用,绩效考评结果直接与费用支付挂钩,不仅让超千万的管护资金优化至试点首年 600 万以内,更让财政资金 “花在刀刃上”,推动水库管理从 “管护分离” 向 “管控一体” 转变。

长效管理,标准先行。江津区通过完善制度体系、规范作业流程,为水库物业化管理 “立规矩、划标尺”。物业企业需根据合同制定汛期与非汛期差异化巡查养护方案,落实每日报汛、每周清漂、每月报告的全周期闭环管理,库区面貌、设备完好率、数据报送及时性显著提升。该区还制定《水库物业化管理制度》《水库物业化管理考核测评表》等文件,建立 “一库一档” 档案系统,完整记录巡查维护全过程;将水质保护、生态维护要求纳入管护合同,实现工程管护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天胜水库 通讯员供图

如今,江津区水库物业化管理改革已初见成效。卧龙沟水库、清溪沟水库等通过市级评价,被授予 “标准化管理达标工程”;从区级直管的清溪沟水库,到镇街管理的小型水库,再到村级负责的水库,都有了专业 “管家”,水库环境焕然一新、水库水质稳步提升、水库资产得以盘活,工程安全与生态效益持续释放。下一步,江津区将继续深化水库物业化管理改革,让更多水库实现 “长治久清”,为区域水利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编辑:马世豪
编审:王鹏
今日关注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