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网格”+“福文化”:既是智慧的大脑,更有温暖的心跳
双福街道户籍人口5万,常住人口30万,市场主体多、辖区学校多,专业市场多、流动人口多,基层治理难度较大。

如何解答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这份答卷?双福街道积极探索“双网格”+“福文化”治理品牌,依托163个线下实体网格,建立1130个线上微网格,配置“1+3+N”的双网格力量326人,构建起“小网大治”的多元共治格局,让“141”基层智治平台成为“千里眼”“顺风耳”,既是智慧的大脑,又是感知的神经,更有温暖的心跳,让大城之治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
智慧的大脑
“一屏观福”数据看板
“江津区气象台11:40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双福强降水仍将持续,最大小时雨量可达50毫米以上,局地伴有雷电、阵性大风,请注意防范!”9月12日,双福街道“141”基层智治平台大屏上弹出消息——城市内涝治理应用推送了风险预警。

“请各网格立即巡查易涝点、地灾点、居民小区、沿河区域!”不到1分钟,“141”平台的指令已同步发送至辖区网格员。
网格“前哨”并非单打独斗,科技力量早已搭起“智慧防线”:布设在辖区全域的17.1万个物联感知设备(含2200余个摄像头)24小时“站岗”监测,通过拖拽智能要素超市算法到感知设备的方式,加强AI算法赋能,一旦发现异常,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就能传回“141”平台,并同步网格员以及相关处置单位,搭建起高效的“信息中枢”,形成临街商铺一件事、还房小区智管、内涝防汛多跨协同处置等平战结合综合应用场景。

高效处置背后,是“141”基层智治平台三级治理体系的深度贯通。双福街道党工委书记施建飞表示,街道依托城市实景地图归集了城市道路、商圈市场、居民小区等1320个风险点,实现了风险全量落图。针对不同风险类型,精准施策:非工程措施点位,通过管网清淤疏浚、划出禁停线等手段强化管理;需要工程整治的点位,落实“一点一案一策”逐个消除隐患。

“我们还用具有双福辨识度的‘福’字,作为落实事项的标注。”施建飞表示,“一屏观福”数据看板不仅发挥了“141”基层智治平台神经末梢的前端感知作用,也提升了城市治理的快速响应、协同联动和处置效能,有效推动“线下实体一张网”+“线上赋能一张网”联动化解风险、高效服务群众。
今年以来,双福街道已受理网格上报事件4622,化解风险610,化解率95%……切实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感知的神经
“福务清单”定制服务
9月24日上午10点过,双福街道三界社区福城北苑C区,网格员张天秀熟练地在车库停好电动车,拎起一个袋子快步走进4栋电梯。袋子里不是外卖,是她给23楼的独居老人沈爷爷捎的降血压药。“沈爷爷,是我,小张。”在“两声重,三声轻”的熟悉敲门声里,老人打开屋门,不停向张天秀道谢。


“我腿脚不便,小张不仅经常帮我买药,还每天上门送饭,连我的口味都记得很清楚!”沈爷爷感动地说。
一辆电动车,穿梭在社区街巷,既是入户的网格员,也是送餐的志愿者。长期的日晒雨淋让30出头的张天秀看起来肤色略黑,却遮不住她面对老人时灿烂的笑容。

双福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袁孝东介绍,街道以“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为重点,紧盯“一老一小”重点人群,依托“141”基层智治体系,建立起“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巡区服务工作站+福润网格”三级服务体系,通过线上“民呼我为”热线采集,网格议事、居民勾选等方式形成“福务清单”。

比如,独居老人可以选择上门送餐、定期探视、急救呼叫,留守儿童可以选择学业辅导、兴趣引导、心理疏导,企业员工可以选择“福帮帮”志愿者讲解惠企政策、职业咨询辅导、健康管理……街道建立的1分钟响应、5分钟到达、10分钟首次反馈事件快响机制,让这些“福务清单”定制服务就像感知的神经,延伸到社区、街巷、楼栋、家庭,多向发力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温暖的心跳
“积福”积分激活能量
“亲爱的居民朋友们:福城社区正式推出【网格服务专用微信号】,您的专属管家‘福格格’已上线!政策咨询、业务办理、生活求助……只需动动手指,服务即刻到家!”福城社区网格员况息丹刚将二维码公布在群里,立即引起强烈反响。

“我妈平时一个人住,刚才打电话说燃气灶点不起火,正愁没办法解决……”“我家住在3栋,懂点电器修理。你的具体房号是多少,我可以去帮你看看。”居民陈女士刚说出自己的困难,“福帮帮”志愿者张伟就立马伸出援手,和网格员一起前往查看。
“网格员化身专属管家,线上收集群众诉求,线下组织力量解决,产生了‘1+1>2’的效果。”双福街道宣传、统战委员周盈杉表示,街道以“双网格”为基础,以志愿服务为支撑,将网格管理与志愿服务有机结合,构建起“全街覆盖、出户可及、群众便利”的志愿服务网络,汇聚起城市温暖的力量。今年以来,网格员采取“主动服务+点单服务”的方式,为群众开展代办社保、困难人群救助申请、代跑腿等服务3500余件次。

为让志愿服务更加温暖可及,双福街道还建立起“积福”积分制度,通过“行为量化、积分管理、兑换激励”模式,将网格报事报修、参与社区议事、环境卫生整治、助老扶幼等文明行为转化为“可量化、可兑换、可感知”的志愿积分。居民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即可获得相应积分,积攒积分随时可到社区兑换免费体检、领取生活用品等,不断激活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新活力。“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别人就是在积德积福!”居民夏德会说。



今年以来,双福街道依托“积福”积分机制,不断拓展“街道、社区、网格”三级联动志愿服务组织体系,打造“土喇叭宣讲”“怡家人+”“福城微光”等志愿服务品牌,开展活动378场,提供志愿服务5100余人次,帮助群众解决急难问题620个。
双福街道“双网格”+“福文化”治理模式,既是科技赋能的“最强大脑”,更是“人民至上”的生动注脚。在这里,数字化不再是冰冷的技术堆砌,而是饱含温度的“民生触角”;网格员不仅是社区生活的“大管家”,更是万家灯火的“守护人”。
记者 刘星欣 见习记者 李江 通讯员 赵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