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技能选手闪耀全国大赛 杜青松夺首金创历史
江津融媒讯(记者 钟尧)9月23日,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在郑州落下帷幕。江津区选送的6名选手中,1名获得金奖,4名获得优胜奖。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教师杜青松斩获设备点检赛项金牌,实现我区在这项国家级顶级赛事中的“零的突破”;该校学生王涛则在轨道车辆技术赛项中获优胜奖,成功入围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展现了江津技能人才培养的强劲实力。
杜青松:9个月完成“跨界”突破
“这块金牌,是对我职业转型最好的肯定。”刚满30岁的杜青松,去年12月才从企业自动化工程师转型为高校教师,今年1月便站上备赛赛道。备赛的9个多月里,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设备点检基地的灯光,常常为他亮至深夜11点。


设备点检赛项需模拟工业场景完成四大模块比拼,被称为“生产线的体检医生”。“通过数据采集、故障诊断,提前发现设备‘病灶’,但频谱分析曾是我的‘拦路虎’。”杜青松坦言,凭借企业实操经验,他能快速解决设备问题,却难以通过抽象的频谱图判断螺丝松动等细微故障,这需要扎实的机械理论功底。



为突破瓶颈,教练团队为他量身定制“攻关方案”,邀请震动分析专家“一对一”辅导。一个多月里,杜青松每天只睡4、5个小时,终于在某个深夜“打通任督二脉”,摸清了频谱图与故障的对应规律。在冲刺阶段,他日均训练超16小时,把实训室当“第二个家”,每一餐都由教练送到实训台前。
赛场的考验更为严峻。模块A数据录入环节,系统界面突然异常,部分关键数据无法显示,此时距结束仅剩5分钟。“心里咯噔一下,但马上强迫自己冷静。”凭借经验,杜青松判断是数据导入顺序错误,迅速调整策略重新校验,最终在倒计时结束前完成任务,“做完才发现后背全是汗。”

如今,这枚金牌成了杜青松的“新起点”。“我将系统总结竞赛经验,编写校本教材融入教学;依托学校设备点检集训基地,通过“卓越技能竞赛班”构建人才梯队;深化产教融合,对接重庆市现代制造业需求,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杜青松表示,未来将把这份荣誉转化为动力,带领更多学生走向更加广阔的技能舞台。
王涛:半年高强度训练入围国训队
与杜青松一同闪耀赛场的,还有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轨道交通学院学生王涛。在轨道车辆技术赛项中,他以第9名的成绩获得优胜奖,成功拿到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入场券”。





“从4月到9月,半年时间里,每天从早上8点练到晚上10点。”王涛说,在曹少全、康元博、刘郭平等教练的指导下,他认真拆解训练轨道车辆检修的每个环节,从部件拆装到故障排查,反复打磨操作精度。
尽管有过国赛、市赛经历,但此次全国大赛的规模与竞争强度仍让他印象深刻。“高手太多了,也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王涛坦言,备赛中最难忘的是模拟故障排查训练,教练会随机设置隐蔽问题,逼他在限时内找到症结,“这不仅练技能,更练心态。”


入选国家集训队后,王涛的目标愈发清晰:“尽可能坚持到最后一轮,把学到的知识带回学校,努力向更高的技术水平迈进。”他说,这次比赛让自己更加明确了职业方向,“未来我想进入铁路系统,用技能守护轨道交通安全。”
此外,重庆交通职业学院钟曾梓睿,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张云县、周吴也在此次大赛中获得优胜奖。下一步,江津区将认真总结参赛经验,持续做强“津工精匠”技能人才品牌,优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壮大技能人才队伍,为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强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