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彭豆花 就是实在
“推磨,摇磨,推豆花,请大嬢;推豆腐,请舅母,舅母不吃冷豆腐,倒回锅里煮一煮......”
在大多数李市人,甚至不少重庆、江津人的心里,除了那首耳熟能详的童谣,还有李市镇彭天智豆花饭的回味。

大家都晓得彭天智的桐子叶麦粑享誉全国,是健康美味的非遗,但老彭家的豆花吃的人多,名气不大。
豆花饭到处都有,老彭一家却把这道简单的食物做到了极致。采用自家及附近村民种的富硒黄豆,山上引来的泉水浸泡,每天凌晨2、3点起床现磨现做。

一锅石磨豆花的诞生,虽不用九九八十一重关卡,可也并不容易。优选的黄豆泡一晚上,然后与石磨开始最为亲密的接触。磨好的白浆,倒入纱布后开始过滤,过滤好的豆浆入锅烧制,煮沸之后进行点化。
点化,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步,其技术直接决定豆花的口感。太老了与豆腐无异,不行;太嫩了似一锅浆水,筷子无法夹起,也不行。
点化的胆水浓度控制很重要,胆水用小勺子一勺一勺的下,每锅豆花下几勺胆水、怎么下胆水都很有讲究。

点豆花这门技术活,并不是掌握技术就能轻易胜任的。比如在老彭家便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必须由家中“最有威望”的大家长彭天智来完成。
点化之后再用筲箕压制成型,榨出多余的水,最后切成小方块,一锅似方格田地的豆花就做好了。
每一道工序都不能马虎,这种传统的做法,保留了豆花原有的口味,也让老彭豆花嫩滑爽口,有着黄豆特有的清香。

成型的豆花,白嫩,无味。点化技术影响豆花老嫩,蘸料则是决定味道的关键。各地打蘸料的方法不尽相同,各有特色。老彭家的佐料,以品种多而闻名。
仅就辣椒来说,就有干辣椒粉、红油辣椒、糍粑辣椒、青椒等。食客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用不同的辣椒组合,恰如其分的与绵净鲜嫩的豆花融合,散发出独特的最适合自己的味道。
油,也是各种各样,菜籽油、木姜油、酱油、香油等应有尽有。除了主打的辣椒,还有芝麻、花生碎、榨菜、酸菜等独特的配料。此外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香料,给蘸料增添独一份的香味,比如蒜泥、熟芝麻、小葱、芫荽、鱼香菜等。
丰富的调料,给足味觉丰富的层次体验,一口下去所有的异香便在口中弥漫开来。
老彭豆花饭,不仅物美,更价廉。几十年不变的10元,豆花、米饭,蛋白质、碳水齐全,还管饱,吃着就是爽快,食客们吃到最后,往往是把碟子里的蘸料一股脑倒进饭碗,拌饭吃更满足。

这里还有一大特色,每天仅一锅,常常一大早就锅见底,却绝不加推。“做豆花,很简单,但工序多,需要用心。一味增加量,难免为了赶工降低品质。”老实巴交的老彭如是说。
农家黄豆、现磨现做、盐卤点化、蘸水升华……实实在在的老彭豆花,由此引得口腔内液体分泌与勾起那段回不去的时光。这也难怪,南来北往,从李市镇经过的人们,常常会特意从高速路下道,刹一脚,吃碗老彭豆花再赶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