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科技“三原色”,重庆枢纽港产业园创新生态繁星璀璨
江津融媒讯(记者 刘星欣 通讯员 龙小凤)金秋十月,重庆枢纽港产业园发展脉搏强劲跃动。生产车间内,机械臂精准舞动;实验室里,技术人员专注攻关;项目工地上,塔吊林立勾勒出发展天际线……
今年以来,重庆枢纽港产业园紧扣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主线,以“科技蓝”的硬核突破、“生态绿”的智造转型与“民生红”的科技温度,正共同绘就高质量发展的多彩画卷。

数据见证实力。2025年,园区2家企业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奖,新增2家市级智能工厂、3家市级绿色工厂、3家民营企业100强、1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至8月,园区规上企业研发投入超5亿元,同比增长超13%。目前,园区已有高新技术企业153家、科技型企业649家、创新型中小企业64家,培育出96家专精特新企业和68个创新平台。
科技蓝
锻造硬核科技的创新样本
实验场地上,高温火焰肆虐,电池包结构却稳如磐石,没有出现起火或爆炸的情况……这是重庆盛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今科技”)宣传视频中的一段画面。

“公司研发生产的玄武岩纤维复合隔热垫等热防护材料,应用到新能源汽车电池中,就像给电池穿上了‘防火铠甲’,具有卓越的防火隔热性能。”盛今科技相关负责人自豪地说,盛今科技作为全球少数在玄武岩纤维领域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企业之一,所研发的玄武岩纤维复合毡可耐受1200摄氏度高温,在特种设备热端防护和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盛今科技的故事并非孤例。金凯特钢自主研发的“17CrNiMo6合金结构钢”,已成为风电设备、机械储能、军工舰船的核心材料;东科模具研制的“大型一体化结构件7000t前机舱压铸模具”能省去大量冲压模具和繁琐的装配工序,尤其适合快速迭代的新能源车型生产……

今年以来,园区在第三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中,已引导17家企业提交材料,已协助企业完成技术合同登记21份,金额达1.215亿元。如今,园区创新“苗圃”里,以技术创新锻造“硬核科技”的企业生机勃勃。
生态绿
书写双碳赛道的智造解法
走进重庆华新地维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新地维”)的中央控制室,巨大的电子屏上跳动着实时数据。这里的水泥熟料生产线正在演绎“魔法”——通过智能系统精准配比替代燃料,产线化石能源消耗无限趋近于零。

“就像给传统产业装上‘智慧大脑’,这套水洗提盐生产系统每年可减少固废排放上万吨。”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华新地维承担着第二批全国建材行业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水泥熟料生产“零化石能源”消耗关键技术与应用的替代燃料技术研发应用和验证工作。水洗提盐生产线正是该项目的重要配套,通过配套华新自主研发建设智能生产系统和智能监控等系统,达到稳定的氯化钾的生产能力,是确保水泥产品质量合规达标的核心举措。
像华新地维的绿色创新实践,园区已经遍地开花。例如,九能控股正开展海上风力变压器的研发,助力绿色能源发展;沃亚机械专注于工业领域大型离心通风机高效研究,其为企业研发改造的风机系统,每年节省电量超百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超千吨……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园区内越来越多的企业正通过技术创新重塑生产方式,将绿色理念融入创新基因。据统计,目前园区已有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6家市级绿色工厂和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民生红
点亮美好生活的科技温度
“嘀……”随着警报响起,重庆君道消防安全技术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君道消防”)今年自主研发的厨房设备灭火装置在0.3秒内完成火情判断,30秒实现灭火、断气、降温全流程。

“这套系统能对厨房设备进行24小时监控,自动识别火情、切断气源、精准灭火,今年已接到50万元订单。”企业负责人演示着装置如何30秒内扑灭油锅火灾,目前,这款通过国家固定灭火系统和耐火构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CNCF)检测,并符合公共安全行业标准XF498-2012《厨房设备灭火装置》要求的产品,深受用户好评。
这种“消防卫士”只是园区民生科技的一个缩影。从伟星新材“阻燃电工套管”守护用电安全,到顺美吉医疗“电动护理床”托起“银发”尊严,从杜拉维特的“抗菌智能马桶”守护健康生活到乐行创新的“独轮车”畅享自由出行……这些带着民生温度的“创新红”正悄然改变着民众日常生活,体现着“科技为民”的创新初心。
站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交汇点,重庆枢纽港产业园科技“三原色”交织出的创新光谱,让更多“从0到1”的突破正在孕育,更多“从1到N”的转化正在发生,共同绘就一幅出产业发展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