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社会工作部:写好“清廉文章” 延伸基层治理触角
村居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也是基层落实党和国家政策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区委社会工作部将清廉村居建设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突破口,立足不同村居的特色分类施策,通过党建引领、制度建设、文化沁润等方式推动清廉建设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让清廉村居建设成为基层治理的“助推器”。

“党建引廉”——组织建设深耕“责任田”
“我们把清廉社区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常抓不懈,每周研判廉洁风险点,每月对‘两委’成员进行廉洁考评,每季度召开监督评议会公示‘三重一大’情况……”在圣泉街道双龙社区的党员大会上,社区党委书记廖丽娜正向在职党员介绍清廉社区建设的推进情况,这也是江津区党建引领清廉村居建设的缩影。
近年来,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党的建设引领清廉村居建设,确保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在鼎山街道长风社区,以居民网格为基础设置17个党员清廉责任区,同步设立“清廉示范岗”,压实8名社区干部和210名在职党员的清廉责任,激励党员干部在廉洁自律、服务群众中作表率、立标杆。为了建强清廉体系,社区还构建了“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三级监督体系,推选12名骨干党员担任民主监督员,定期召开网格邻里会和社区评议会,对社区财务、公共设施维护等事务实现全过程监督。
“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以党的建设引领正风肃纪,为清廉社区建设保驾护航。”长风社区党委书记任家维如是说道。

“制度固廉”——强化监督筑牢“防火墙”
“社区的集体资金使用情况我们每个月都进行了公示,下面我就每一个项目的资金花销进行解释说明……”在圣泉街道浒溪社区监督评议会现场,社区工作人员正在向群众“晾晒”集体资金使用情况。
为将监督触角延伸到基层,把群众烦心事、揪心事化解在家门口,区委社会工作部将基层监督和基层治理相融合,严格落实“监督评议会”等议事协商制度,督促各村居按要求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规定,确保重点项目投资、重大资金使用规范有序、公开透明。同时,编制《江津区基层村居权力运行规范手册》,公开28项“小微权力”清单及流程图,明确办理流程、时限与监督标准,进一步强化监督效果。为了将清廉村居建设的“压力”转化为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区委社会工作部还在各村居落实“清廉积分”机制,推动清廉村居建设与社区“两委”和监督员履职情况挂钩,完善制定“履职积分指标”34项,让积分“兑”出基层干部担当作为。
今年以来,全区通过“监督评议会”等多种方式开展监督检查160余次,收集民情民意200余条,督促解决群众关切的老旧小区改造、业委会组建、道路维修、征地征迁、噪音污染等问题67个。
“以前集体‘三资’信息公开不够透明、规范,我们知情权得不到保障,大家都有意见。现在有‘四议两公开’和‘监督评议会’,真是给我们吃了颗‘定心丸’!”圣泉街道浒溪苑小区居民周世永在社区的公示栏感慨说道。

“文化润廉”——多元载体涵养“好风气”
一条步道串联奎星阁等古迹,30块故事牌述说廉吏家风;一台微剧场由居民自演《加装电梯那些事》等身边故事;一批“清廉家庭”评选带动全民共建清廉社区……近日,在江津区召开的全区清廉村居推进会上,几江街道党委副书记杜秀梅正在向大家介绍该街道大什字社区“三个一”廉洁文化工程的建设情况。
据了解,江津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明代名臣江渊、开国元帅聂荣臻、“两弹元勋”邓稼先等等名人英杰都和这座城市有深刻联系。为了切实营造廉洁氛围,全区各镇街立足本土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廉洁人物故事,打造特色廉洁文化阵地,让居民在耳濡目染中涵养廉洁品格。朱杨镇以清廉桥坪为主题,立足镇域先进模范事迹和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传扬苏氏祠堂优良家风家训、清代“好恶同民”碑等本地勤廉典故;先锋镇举办廉洁书画展、“一封家书”等活动,宣传4位古今乡贤和15个村民榜样故事,轮流展示30个大院78条家风家训;石门镇将廉洁文化与巴渝和美乡村“五星级示范村”创建有效结合,修缮廉洁宣传阵地10处,新建话廉亭1座。
同时,区委社会工作部还制定印发了《江津区推进清廉村居建设实施方案》,指导每个镇街打造1-2个清廉村居建设典型案例,现已成功培育“清风白水·廉筑沙城”等典型案例8个,创建“朝天坝上·古埠清韵”等廉洁文化品牌10余个,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下一步,区委社会工作部将持续实施清廉村居建设“党建领航、治理强基、阳光村(居)务、渝乡清风”四大行动,推进清廉村居示范打造,以最小颗粒度的清廉细胞,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注入“清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