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城市烟火气中读懂重庆范本

来源:江津融媒体中心    2025-10-17 12:02

城市乃现代化之核心载体,更是老百姓的烟火人间。

“十四五”收官之际,重庆举行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我们从中发现,重庆的智慧治理始终以烟火气为底色:2200个处置部门托起烟火安全网,7000座公厕与梯坎巷陌实现共生美学,重庆正用最硬核的科技编织最柔软的人间烟火。

破解8D地形治理难题,重庆选择用细节丈量温度。魔幻山城通过以数字孪生技术激活吊脚楼文脉,以社区微更新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共生。这种智慧与温度并重的治理模式,既彰显了人民城市的建设理念,更以历史思维筑基、因地制宜破题,为超大城市治理提供了重庆方案。

在文脉传承中注入现代温度‌,历史思维是重要基石。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重庆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既面临房屋老化、地下建设滞后等大城市病挑战,更以历史眼光和现代智慧探索出内涵式发展新路。洪崖洞改造是典型范例:通过织补式更新保留巴渝吊脚楼风貌,融入智慧导览与无障碍设施,让游客在扫码聆听川江号子的同时,仍能闻到老火锅店飘来的牛油香气——这种数字与烟火交织的改造,生动诠释了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的治理哲学。从“十四五”实践可见,唯有把握城镇化规律,坚持地上地下协调、传统现代融合的两个转向,才能破解发展矛盾。重庆的实践表明,守住文脉根基与拥抱技术创新并不矛盾,在变局中开新局的关键,正是将历史智慧转化为现代治理效能,为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主动。

用智慧破解山城特殊难题,‌因地制宜是制胜诀窍。民,乃城之本也。城市工作归根结底是要打造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城市之间资源禀赋、地理环境、发展水平、基础条件等各不相同,关键是从实际出发,注重特色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错位发展、差异化竞争。重庆破解山城治理难题的实践,生动诠释了因地制宜的治理智慧——当李子坝站垂直社区的智能电梯将上班族精准送达办公室时,楼下火锅店蒸腾的麻辣鲜香正穿透玻璃幕墙,勾勒出科技与烟火共生的城市图景。面对导航失灵、交通梗阻等独特挑战,重庆以技术赋能+人文关怀的创新模式,打造出立体化解决方案:轨道穿楼而过的奇观与社区便民菜场仅一墙之隔,构建出下楼即上班,上楼即回家的便捷生活圈。重庆的探索证明,唯有将技术理性与人文温度相结合,才能让智慧城市真正服务于人。这种差异化发展路径,正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启示。

‌在系统治理中把握平衡艺术‌,统筹兼顾是基本方法。利民之事,毫发必兴。重庆以绣花功夫破解大城市病的实践,生动诠释了人民城市建设的辩证智慧。15分钟生活圈实现职住平衡,1小时城镇圈缩小城乡差距,针灸式微更新保留市井烟火气——当社区食堂的智能结算系统识别出老人笑脸自动打折时,灶台上蒸笼里的小面香气正氤氲着数字时代的温情。这些创新实践彰显了城市治理的系统思维。重庆城市工作兼顾内与外,面子里子两手抓;统筹城与乡,融合发展双轮动;协调产与城,宜居宜业两不误,在产城融合、城乡联动中实现了动能转换与文脉赓续。这种统筹力度与人文温度的平衡艺术,既需要城市大脑的智慧运算,更离不开社区细胞的温暖传递,最终将治理增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为新时代城市工作提供了生动范本。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所谓城市如棋局,需谋势与做子并重;发展似乐章,要协调与共鸣共生。站在历史交汇点,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唯有善用统筹兼顾的方法论,方能弹奏出和谐发展的时代强音——当洪崖洞的智能灯光与江边老茶馆的盖碗茶遥相辉映,我们终于读懂:重庆范本的终极密码,正藏在这座城市永不熄灭的烟火气里。

致广大而尽精微,这是城市治理之法,也是强国发展之道。

记者 黄昌怀

编辑:徐莹
编审:肖彦
今日关注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