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津海事处:三维发力 织密长江江津段“安全防护网”

近期,长江江津段迎来大风、浓雾频发、水位波动大的挑战,重庆江津海事处从监测预警、精准监管、应急响应三个维度精准发力,将“安全防线”织得更密更牢,确保辖区通航安全和畅通。
监测预警,让“安全提示”跑在“风险前面”。“提前一分钟预警,就多一分安全保障”,这是重庆江津海事处监测预警工作的核心准则。为了让预警信息“无死角覆盖”,重庆江津海事处搭建起“北斗+短信+微信+智管平台”的多渠道发布网络,通过北斗智能语音VHF集控系统,可实时向辖区在航船舶推送语音预警;借助短信平台,能第一时间触达船舶负责人、码头安全管理员;微信工作群实时更新气象变化趋势,方便企业动态调整作业计划。
据统计,重庆江津海事处自10月以来,共发布预警11次,其中大风预警7次,浓雾禁航2次,高温预警1次,安全提醒1次。每一次预警都实现“1小时内全触达”。
精准监管,“线上+线下”拧紧“安全螺丝”。“近期水位下降较大,请各船舶注意航标变化,合理配置货物,留足富余水深”,线下,执法人员聚焦水位变化带来的安全隐患,重点核查船舶装载情况,尤其对运输煤、粮食等重点物资的船舶,确保“不超载、不冒险航行”;线上,依托智管平台、CCTV监控、电子巡航系统,24小时实时跟踪船舶动态,一旦发现船舶偏离航线、低速行驶等异常,能立即通过VHF喊话或电话提醒,实现“问题早发现、隐患早处置”,确保辖区通航秩序稳定。
应急响应,“闭环管理”守好“风险责任关”。从大风预警到浓雾禁航,从蓝色预警到红色预警,重庆江津海事处构建了“分级响应、闭环管理”的应急机制,面对突发情况,重庆江津海事处监控分中心及时发布相应的预警信息,并严格落实“叫应”机制,点对点提醒船舶、码头及涉水单位注意防范,逐一确认对方收到提醒并采取防范措施,各执法大队认真记录预警处置过程、船舶响应情况,形成“发布-叫应-管控-反馈”的完整闭环。
重庆江津海事处通过三维发力的安全监管模式,保障了煤、粮食、成品油等民生物资的运输畅通,为长江黄金水道的安全高效运行注入“海事力量”。
通讯员 彭张桂



渝公网安备 500116025001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