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石门镇“代表有约·心灵护航”——市人大代表走进江津五中开展心理健康课

来源:江津融媒体中心    2025-10-23 11:14

江津融媒讯(通讯员 骆欣)一张普通的纸条,可以是一道数学题的演算,也可以是一句青春的悄悄话。但在10月22日下午江津五中初二(3)班的课堂上,它被折叠成了一种全新的形态——一枚承载着喜怒哀乐的“情绪戒指”。

这充满创意与温情的一幕,发生在市人大代表、全过程人民民主巴渝实践站(石门镇·江津五中)驻站代表、米诺心理咨询室创始人邹敏带来的一堂特殊心理课上。与传统的讲座不同,这堂课没有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将情绪的识别与表达,融入了小组合作与艺术创作之中,让抽象的心理感受变得可观、可触、可分享。

课堂从几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开始,同学们将自己阅读故事时产生的最主要情绪,如“烦恼”、“失望”、“急躁”或“害怕”,书写在小纸条上。随后,课堂进入了最具创意与仪式感的时刻。同学们将这张承载着情绪的纸条,精心折叠成一个个独特的“情绪戒指”。依次将自己的“情绪戒指”戴在了由各组共同用卡纸制作的象征接纳与包容“手掌”的手指上。这一静默的行动,仿佛是一次无声的倾诉与倾听,让每一种情绪都被看见、被尊重。

在分享阶段,每个小组推选一位代表,面对全班,分享本组“手掌”上所承载的各类情绪。这个过程让他们意识到,面对同一情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感反应,学会理解和共情至关重要。

课后,市人大代表邹敏与江津五中专职心理学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就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方式以及如何构建更完善的家校社协同心理支持体系交换了意见。同时邹敏表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家校社协同努力。我非常愿意为学校的老师和家长们开设相关的心理讲座,共同构建更完善的支持网络,为孩子们的阳光成长保驾护航。”

关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是石门镇不可或缺的服务课题,人大课堂不仅是基层治理创新的“孵化器”,更是“家校社”共建的“连心桥”。这一课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也为构建理解、支持、健康的校园心理环境注入了新的活力。

编辑:曾维婕
编审:王鹏
今日关注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