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蟆镇:“代表有约·共话‘三化’”约商会 人大智慧赋能乡村振兴
江津融媒讯(通讯员 程悦)近日,石蟆镇人大主席团以“代表有约·共话‘三化’”为主题,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暨座谈会,镇人大主席团成员、农业农村服务岗专业人员及部分区人大代表等20余人参加。通过“实地走访+深度研讨”的形式,聚焦农机宜地化、土地宜机化、服务社会化,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人大智慧,凝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精准调研,让履职“沉”到一线。座谈会前,代表们深入大同村、望江村开展实地考察。在大同村“改路适机”户作机械化现场,代表们详细询问项目规划布局、工程推进进度及实际作业成效。农服中心庞主任介绍,大同村作为该模式重点推广村,耕地多为浅丘坡地,曾因农机“进不了田、到不了地”,耕作效率低下,部分耕地面临撂荒风险。2025年,石蟆镇在大同村、仙鱼村整村推进8900亩“改路适机”山地户作机械化示范项目,成功破解这一难题,成为农机宜地化与土地宜机化融合的生动实践。走进望江股份经济合作社,各类农机设备整齐排列。村党委书记、人大代表陈相不仅介绍了设备分类及使用方法,还分享了合作社的服务模式:通过整合农机资源,提供从耕种、收割到烘干、仓储的全链条服务,让农户无需购置昂贵农机,大幅降低投入成本与劳动强度,彻底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方式。代表们对农业机械化带来的便利与效益赞不绝口。目前,石蟆镇已培育11家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年服务能力达30000亩,为乡村产业振兴筑牢支撑。


沃野丰产,代表建议“实”字当先。座谈会上,农业农村岗负责人汇报了“三化”工作阶段性推进情况,各项工作均取得积极进展。区人大代表、谢红书记欣喜地分享:“天旗村培育的玮两优钰占、川种优3607特色稻谷喜获丰收,总产量较往年增加2000斤,村民从最初的疑虑转为如今的笑颜,成效喜人。”此外,正林、感益等村实施的6773.2亩“中稻+再生稻”单产提升工程,不仅鼓了村民“钱袋子”,更为特色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彰显了人大代表践行新农人理念的担当。针对“三化”过程中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宜机化改造要求存在差距的问题,区人大代表张建梅提出务实建议:“应加大农机具推广及补贴政策宣传力度,充分激发群众购置与使用热情,提升全镇农机普及率和应用率。”代表们一致表示,将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培育壮大种粮大户,全力打造石蟆特色优质稻谷品牌,切实守护好石蟆“江津粮仓”金字招牌。

此次代表约商会是石蟆镇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从田间地头的“一线探实情”到座谈会上的“同心谋对策”,人大代表以行动诠释责任,用智慧赋能发展,为农业现代化铺就了一条“代表引领、多方参与、政府推动”的共富之路。
未来,石蟆镇人大将继续以“约”为媒、以“商”促行,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贡献人大力量。



渝公网安备 500116025001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