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
关于重庆市江津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及2022年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2022年1月11日在重庆市江津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第四次会议上
江津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 涂景洪
主席团各位成员:
重庆市江津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查了区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重庆市江津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以及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在对计划报告及计划草案初步审查的基础上,根据各代表团的审查意见,又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关于2021年计划执行情况
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认为,2021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全球疫情外部环境和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区人民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区委工作要求,认真执行区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落实区十七届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实施“一三三六”发展思路,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接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十项行动计划”,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统筹发展和安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同时也要看到,经济下行及疫情影响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等6项指标未达到年度预期目标,发展中还存在经济结构不优、产业能级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市建设品质不高、农村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压力较大等问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关于2022年计划草案
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认为,区人民政府提出的2022年计划草案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紧紧围绕市委五届历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区第十五次党代会和区委工作要求,综合考虑当前国内外形势和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目标任务切实可行、工作举措重点突出。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建议,批准区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重庆市江津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三、关于做好2022年计划实施的建议
2022年是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全面落实的一年,是新发展格局全面布局的一年。为更好地完成大会批准的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建议:
(一)着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准确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总要求,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培育新的增长点,把经济基本盘筑得更稳更牢。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大重大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和推进力度,确保形成实物工作量。优化拓展有效投资空间,加快将“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工程落实到具体项目,聚焦“两新一重”和补短板等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做好重大项目用地等要素保障。加大就业优先政策实施力度,落实好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措施。努力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强化重点商品和服务市场价格调控。精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统筹推进企业降成本各项重点工作。
(二)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强化创新驱动。坚持创新在高质量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抓好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发展,高标准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片区,建设特色鲜明、功能突出的科技创新基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长效实施“津鹰计划”,完善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机制。致力开放引领。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江津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加快完善“水公铁”多式联运体系,大力发展“保税经济”“临港经济”“物流经济”,提前谋划“临空经济”,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着力建设内陆开放前沿和陆港型综合物流基地。
(三)抓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做大做强消费品产业,着力建设千亿级消费品工业集聚区。升级壮大装备、汽摩、材料产业,构建具有全市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服务业现代化。发展壮大商贸物流、文化旅游、金融服务等优势服务业,着力培育研发设计、软件信息、商务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着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休闲旅游胜地。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推进乡村“五大振兴”,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深化人居环境整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四)建设现代化高品质宜居城市。提升规划建设水平。合理布局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构建全域“一轴两翼、拥江发展”空间格局和“一主两副六节点多特色”的现代化城镇体系。完善基础设施网络。突出交通先行,打通融城断头路,加快建设无缝衔接的融城通道,确保轨道交通5号线跳蹬至江津段全面运行,确保圣泉寺至鼎山段年内开工,争取开工建设小南海、支坪綦河长江大桥等重大交通项目,加快成渝铁路菜园坝至江津段公交化改造,积极推动公共交通与重庆中心城区融合发展。提高城市功能品质。加大文体、卫生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坚持公园城市理念,因地制宜建设社区公园和口袋公园,为市民打造高品质的休闲、购物、娱乐、文化新空间。
(五)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谋划实施一批重点民生工程,有效解决人口“一老一小”、住房“一旧一危”、就业“一生一困”、交通“一堵一安”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扎实推进“双减”工作,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实施健康工程,提升健康服务能力。完善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风险长效机制,突出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
(六)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强化“外防输入”各项措施,做好“内防反弹”各项工作,切实统筹疫苗接种各个环节,构筑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免疫屏障,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加快补齐疫情防控治理体系短板,开展重点公共卫生应急物资生产、储备工作。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