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大地换新颜 民生改善幸福来

来源:江津融媒体中心    2023-01-19 16:37

看山,苍翠欲滴;望水,碧波轻荡;进村,赏心悦目;入院,别致静雅……春节将至,漫步江津的乡野大地,满目青山郁郁葱葱,乡间道路宽敞整洁,农家小院优美宜居,墙体彩绘绚烂多姿,美丽的田园风光如画般洒落在青山脚下、溪河之畔,一幅村净、景美、人和的新春画卷徐徐展开。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近年来,我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按照“点上示范、区域带动、面上推动”思路,从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厕所改造、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等方面入手,下大力气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为乡村振兴提“颜”增“质”。

西湖镇骆来村风光旖旎 记者 杨安迪 摄

“院落制”模式架起“共建桥”

近日,记者来到龙华镇燕坝村曾家山大院,只见整洁干净的水泥路面一直延伸到家家户户门前,道路两旁的花坛生机盎然。墙壁上“打造美好乡村,共建幸福家园”等宣传标语和别致的景观小品将整个村庄点缀得光鲜靓丽。迎面走来的三五村民有说有笑,细数着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嬉戏玩耍的儿童你追我赶,好一幅欢乐祥和的画面……

龙华镇燕坝村曾家山大院 记者 杨安迪 摄

“以前的曾家山可不是这个样子,家禽乱窜、院坝杂乱、垃圾乱堆现象很常见。如今,不仅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连乡风都更加文明和谐了。我把照片发到朋友圈,大家纷纷为我的家乡点赞!”燕坝村返乡青年余桃谈到自己家乡发生的“蜕变”,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曾家山大院的变化得益于我区“院落制”乡村治理新模式的实施。为破解“村大面广难治”“户散人少难管”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堵点难点,我区通过选“乡贤能人”、树“院规院训”等措施,探索推行“院落制”乡村治理新模式。根据人口聚居密度、院落自然分布情况等,将村域划分为数十个大院,由村书记兼任村总院长,选举“乡贤能人”担任各院院长,实现院落共建共治共享。

先锋镇保坪村李家沟大院,村民召开院坝会 记者 杨安迪 摄

如今,通过推行“院落制”模式,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截至目前,我区打造津彩大院144个、完成2000余户的整治提升,先锋镇新湾大院、油溪镇佛陀寺大院、石门镇全家大院等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树“院规家训”、设“讲理堂坝”、搞“萤火巡逻”、建“清洁卫队”等经验做法获国家乡村振兴局推广刊发。

农村公路建设铺就“幸福路”

让农村群众的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便捷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关键。近年来,我区将“四好农村路”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积极推进入户道路工程,畅通乡村道路,支撑乡村旅游、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产业发展,让农民有了新盼头,乡村振兴有了新期待。

李市镇农村公路四通八达 记者 苏盛宇 摄

嘉平镇地处江津南部山区,曾经交通出行难,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以位于海拔800多米的大垭村为例,这里山高路陡,曾几何时,部分村民抵达最近的乘车点要步行40多分钟。

近年来,嘉平镇将农村交通发展与服务乡村振兴、民生改善和促进“三农”工作紧密结合,新建“四好农村路”116公里,改扩建道路22.5公里,全镇硬化公路达210.5公里,镇内交通主骨架公路网络已经形成,极大改善了村民的交通出行、生产生活条件。

农村公路建设,一头连着绿水青山,一头连着农民的“腰包”。路网的全面覆盖,打通了优质农产品变现“堵点”,石门猕猴桃、油溪龙眼、贾嗣桑葚、西湖柑橘、杜市花卉……依托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乡村特色产业活起来了。

近十年,我区农村公路建设数量、建设标准居全市前列,累计建设农村公路2500公里,全区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600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全部实施水泥路等硬化路,不再建设泥结碎石公路,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村民小组通畅率100%。

农村“厕所革命”推进“大民生”

“夏天臭烘烘、冬天冷飕飕”,这曾是许多农村厕所的真实写照。慈云镇凉河村村民刁礼品从小在农村生活,见证了家乡厕所变化:“以前的厕所就是两块砖、一个坑,又脏又臭。现在,摁一摁,冲一冲,干净又卫生,环境越来越好。”

刁礼品家的变化只是我区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

农村“厕所革命”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场硬仗,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近年来,我区把推进“厕所革命”摆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优先位置,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充分考虑自然地理条件和群众意愿,通过强化改厕工作督导、广泛开展宣传培训等方式,因地制宜、扎实有序推进改厕工作,切实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厕所革命”不可能一蹴而就,更须久久为功。为确保“厕所革命”工作取得实效,真正惠及广大群众,在改厕工作初期,责任单位便组织专人逐户开展农村户厕问题摸排工作,建立完善农村改厕台账系统,实行“建档立卡、逐个销号”,以达到精准管理、因户施策目的。同时,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从厕具采购、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严格监督,做到质量达标、群众满意,确保“改一个成一个,用一户好一户”。

数据显示,现已完成全区243个行政村(涉农社区)农村户厕调查摸底,共计摸排农户约35.7569万户。2018年以来,全区累计完成农村户厕改造67623户,农村公厕改建91座,卫生厕所普及率86.91%。

农村人居环境焕发新气象

从一处美到处处美,如今,在江津的农村大地上,不仅人居环境整治跑出“加速度”,群众幸福指数也实现了“节节升”,一个个“颜值”与“内涵”并存的乡村展现出乡村振兴新面貌。

把乡村的“面子”做美不是人居环境整治的最终目的。近年来,我区在农村生活垃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上持续发力,促进乡村由“外在美”向“内在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转变。

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我区按照“户集、村收、镇街(区)转运、区处理”处理模式,进一步健全完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区农村区域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收集点1600余个、基础分类垃圾桶1.1万余个,投用垃圾分类收集车123台,建成再生资源回收站点185个。共建成垃圾分类示范村84个,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比例达100%。清扫保洁、垃圾收运、分类指导员队伍共计2800余人,基本实现落地垃圾有人扫,桶内垃圾有人分,前端转运有人管,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和效率综合提升。

农村生活垃圾转运 记者 邓浩 摄

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2018年以来,我区修建农村污水管网169.128公里,修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6座,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治理的农户覆盖率达81%。对李市小溪、夏坝镇跃进桥河沟、先锋镇仙草河绣庄村段整治等三条黑臭水体开展河道清淤、生态补水景观园林建设等工程,彻底解决了小溪黑臭状况。

先锋镇胡家岗大院 记者 杨安迪 摄

在推进村容村貌提升方面,2018年以来完成农村公共照明路灯安装5010盏,完成美丽庭院创建690户,建设绿色示范村50个,创建重庆市美丽宜居乡村78个。实施农村“四旁”植树2000亩,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74%,建设废弃农膜回收网点150个,回收网点覆盖率已达85%,农膜回收率达到87%以上,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记者 杨安迪 通讯员 苏俊杰

责任编辑:胡佳兴
编审: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