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平岸阔商贾兴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江津发展成就巡礼·商贸物流篇

来源:江津日报    2019-09-12 10:55

千年江津渡,两岸山水城。悠悠江水缓缓流淌,默默见证着这座古老城市商贸物流行业的崛起。

70年,沧海桑田,风雨兼程;70年,初心依旧,砥砺奋进。紧跟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江津商贸物流行业飞速发展,从计划经济的“一枝独秀”到市场经济的“百花齐放”,市场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从“有啥买啥”到“买啥有啥”,江津居民的消费体验悄然发生了改变;从“窗口购买”到“一键购遍全球”,电子商务实现了“万物互联”;从传统航运到“水公铁”多式联运,江津成为渝川黔物资集散地;从自产自销到出口“欧盟”“东盟”,依托江津综合保税区,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江津特色的商贸物流业发展崛起之路,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顺应潮流,发展格局百花齐放

9月6日,夕阳将长江映得火红一片。迎着凉爽的秋风,今年83岁的老人王数云望着波光粼粼的江面,手里攥着那一张带有历史记忆的粮票,思绪重回到了儿时的年代。

在他的记忆里,新中国成立后,通泰门、三通街、北固门等老街景象一一在目,布匹、钟表、搪瓷茶缸等生活用品和粮食、棉花、油、麻、生猪、木材这些重要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每家发个粮本,凭本供应粮食。一间小屋、一个柜台、一个窗口,是当时百货门市部的真实写照,也是满足人们基本生活所需的最简易、最便捷的商业形态。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江津商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国有、集体和个体私营商业呈现了“百花齐放”的格局,商业市场商品丰富、流通有序。“那时候最大的一个商场就是二轻商场,从一分钱两根的缝衣针到‘三大件’的自行车、缝纫机、电视机,人们都习惯到那里去购买。”如今,二轻商场已完成历史使命,被富丽堂皇的步行街商业综合体取而代之。

2002年,第一条商业步行街——时代广场步行街建成,成功引进重百江津商场入驻,结束了长达50年只有单体商店的历史,并带动周边发展起了一大批服装、餐饮、娱乐、休闲等商业门店,商圈辐射带动效应凸显。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重百商场带动下,“新世纪”“重客隆”“名豪”“国美”“永辉”“好又多”相继入驻,步行街、美食街鳞次栉比,滨江美食一条街、重百商业步行街、祥瑞时尚天街亮点纷呈,百货店的单一模式已成过去,百花齐放的商贸新时代加速展现在眼前。

截至今年6月底,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6亿元,同比增长13.1%;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销售额432.3亿元,同比增长25.6%;住宿和餐饮业实现营业额50.6亿元,同比增长18.8%;全区累计实现进出口额82.8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65.04%。

集群发展,专业市场纷至沓来

专业市场是引领商贸高速增长的关键,也是带动我区商贸发展的“火车头”。70年来,江津专业市场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不断集聚。随着一大批百亿级专业市场落户并建成投用,我区已形成专业市场为主、综合市场及其它市场为辅的商品市场流通体系,一个大型专业市场集群正在迅速崛起。

追寻历史的足迹,打开我区专业市场发展的“相册”,一件件商贸发展的大事历历在目:1993年,新建、改建和扩建专业市场18个;1997年,重点规划、建设德感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先锋花椒市场、李市柑桔市场、四面山旅游精品市场、房地产交易市场和几江通泰门旧货市场,全区专业市场达到34个;2005年,斑竹巷批发配送市场初具规模,总经销、总代理商近40家;2010年,引进包装策划汽摩交易、家居装饰、农产品批发、再生资源交易、钢材交易等一批大型专业市场项目;2014年,双福国际农贸城开市营业,交易额逐年增长,年交易量突破200万吨,目前已经成为全市最大的农贸市场。与此同时,和润国际汽摩城、攀宝钢材市场已经开始发挥辐射西南地区的作用,水暖消防器材交易市场、英利国际五金机电城、4S汽车城等一大批专业市场也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突发效益。

“目前,江津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把商贸发展定位为承接主城商业功能转移,打造以二环为纽带的专业市场集群,实现立足重庆、服务西南、辐射全国的目标。”据区商务委负责人介绍,我区抓住主城专业市场外迁机遇,重点在双福布局农产品、汽摩、钢材、五金、机电、建材等专业市场,在珞璜布局汽车交易市场,在朱杨布局煤炭交易市场,在几江布局二手车交易市场,积极引进和发展高端专业市场,提升现有市场集聚效应。

“大块头”带来“大发展”。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区大型专业市场已有7家。其中,双福国际农贸城、和润国际汽摩城、攀宝钢材市场等大型批发专业市场去年累计实现流通额602亿元。双福水果市场共有客商700余户,实现总入场量29.9万吨,日均入场量3000吨。英利国际五金机电城目前已入驻商家900余户。

触网融屏,发展电商推波助澜

点点鼠标,大米、水果、花椒、散养鸡蛋、金银花等各类富硒特色优质产品,便可从田间地头走向全国各地;动动手指,仅靠一部手机,就可以实现全球买、全球卖……现如今在江津,“互联网+”浪潮持续发酵,一根网线为我区商贸的发展推波助澜。

2015年,江津发展电子商务刚刚起步,随着智能手机和网络的普及,电商进入大发展时代。近年来,我区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意见》等系列政策,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市场运作”的原则,引进淘宝网、京东商城、赶街网等全国大型电商平台,还鼓励培育了重庆寿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本土电商企业,打通了农村与城市的空间间隔,硒货进城、网货下乡正逐渐成为城乡居民消费“新常态”。同时,4000多平方米的区级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目前已正式投用,建成了农村电商标准化站点260个,农村电商正式步入2.0时代。整合了10余家物流快递实行“三定”(定时、定点、定线)二级配送,并建成快递物流中心,整合了7家快递企业入驻,每天快递派件5万余单,实现了“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快速流通。去年,全区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5亿元,同比增长67%,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6亿元,同比增长86%。短短15年间,我区电商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三连跳”。

未来,农村电商产业发展更是令人期待。据相关部门透露,随着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不断深入发展,除了线上购物之外,未来镇村电商服务站点还将新增手机充值、票务代购、生活缴费等多个功能,成为集“政务、商务、服务”为一体的民生平台。

借势开放,形成通江达海能力

127公里长江黄金水道、5个国家级深水良港、230公里高速公路、渝新欧铁路新起点、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轨道交通5号线和3号线将在此形成环线,我区商贸也借助这一开放的风口,形成通江达海能力。

在滚滚历史长河中,市场集群带动物流崛起,物流崛起又反哺市场发展,最终形成商贸与物流齐头并进的发展氛围。步入新时代,我区立足江津综合保税区、1500万吨的珞璜铁路综合物流枢纽、2000万吨的珞璜长江枢纽港和渝黔铁路新线,“水公铁”多式联运开启了“枢纽经济”新时代。同时,与广西钦州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陆海新通道,推动区域物流产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约定共建陆海新通道,陆海贸易新通道江津班列开通运行,中国西部(重庆)东盟商品分拨中心、农副产品分拨中心开市运营并纳入中新互联互通示范性重点项目,我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翻开新篇章。

追溯历史,我们发现,1998年,我区进口总额10万美元,出口总额65万美元,主要出口产品是曲木板,主要出口市场是台湾、科威特、日本和美国。随着近年来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我区外贸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业务不断发展,进出口产品主要涉及汽摩机电、农用机械、医药化工、废纸等品类,主要贸易市场分布在美国、欧洲、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去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人民币。

70年砥砺前行的奋斗史,是一部风云激荡的改革史。一组组鲜活的数字,展示了70年来我区商贸物流行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励我们更加奋发图强。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江津将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推动商务事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奋勇前进,以优异成绩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

(记者 胡 杰 通讯员 谢成银)

责任编辑:胡佳兴
编审: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