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70年破茧成蝶,今天的德感,是真的美!

2019-09-30 09:47    来源:江津网
2019-09-30 19-3

崛起的德感

历史,总在变革中迸发前进的速度和力量。

巍巍临峰山,见证着德感70年的沧桑巨变;浩浩长江水,聆听着时代进步的强音新曲;荏苒时光,铭刻着德感华丽蜕变的点点辉煌。

一心一意 全方位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德感全貌

千古悠悠德感坝,山环水绕美如画。

但是,在70年前,德感还只是一个街短路窄、道路坑洼,面积只有0.1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

“我今年82岁了,我还记得小时候,天天下地帮我妈做农活,但还是吃不饱、穿不暖,那个生活才叫艰苦哟……那时候我们住的‘楼房’不得了哦,这里补了那里漏雨,不像现在,吃穿不愁,医疗养老住房样样都有保障。”家住德感杨林社区的105岁百岁老人李开云安静地坐着,似乎在听她82岁的大儿子蒋思银给我们回忆他们一家生活的变化。

德感中医院附近

70年来,德感街道科学规划城市发展蓝图,一心一意建设美丽德感。这个曾经的小场镇也由0.1平方公里拓展到1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由1200人增长到7万多人,泥泞小路变为宽阔平坦的街道,土墙小院变为鳞次栉比的高楼、精心舒适的生活小区,繁荣的盛景诉说着德感成长变迁的故事……

德感御江山

如今,辖区内城市建设更加宜居,新开发的御江山片区、荧鸿城片区,建成面积新增1.5平方公里,中高档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德感工业园立足“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接点,在智能发展的“加速道”上全力奔跑;德感旧城文化健身广场、农贸市场以及大型百货商场等公益配套设施日益完善,1.8万平方米的滨江路公园和篆山坪公园成为市民朋友散步休闲的好处……伴随着德感日新月异的变化,百姓的生活品质正在日益提升。

德感港城大道

与此同时,城市老旧小区、污水管网建设改造、城区卫生环境整治也在不断推进。截至目前,德感实施建设改造项目200余个,系统改造老旧小区60余个,组织发动1.2万余人次,累计投入3500余万元。

70年栉风沐雨,德感在方寸之间,由黄土泥路、青瓦白墙华丽转身为高堂大厦、层楼叠榭,城市的扩张、经济的繁荣、百姓生活的变化,都被一张张图片记录下来,微观而生动的历史跃然纸上。

一块姜致富一片山 齐心协力引领产业振兴

9月3日,德感街道临峰社区处处繁忙、处处喜悦。61岁种姜专业户陈克昌的姜地已收获过半,旁边那辆5吨大货车车厢里叠放的85个泡沫箱,装满了4000多斤刚刚挖出的新姜。接过姜贩子递过的厚厚一叠钱,陈克昌满脸笑容地数了起来。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变化,在陈克昌看来,就在种姜、卖姜之中。

临峰社区种姜,历史已有数百年。但40年前种姜和数百年前没什么区别——产量低下、销路短缺、物流不通,只能通过小木船顺着长江运输到重庆去销售。当时,陈克昌种了八分地的生姜,一年下来仅够温饱。“种姜也很辛苦,比如壮劳力一天也才挖300个姜窝,每个环节都是短板,想做点什么都没意义。”陈克昌回忆道。

随着江津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江津越来越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仅近几年,区农委和德感街道就建设改造临峰山乡村公路7.5公里,并落实产业发展资金150余万元,实施种姜技术帮扶,助力临峰生姜取得“绿色食品”、富硒生姜品牌、临峰“洞子姜”地理标识申报等认证。

收姜现场。记者 杨洪 摄

政府的举措,让陈克昌们看到了发展的希望。陈克昌几经试验,于2012年发明“姜枪”,一天轻松挖姜窝1500个左右,解决了种姜最后一个“瓶颈”,有效助推了“临峰生姜”的发展。随后,专业合作社、业主制在社区不断涌现,60家生姜种植企业、种植大户种姜4000多亩,产值达2亿元。陈克昌也种了5亩多生姜,年收入达15万元。

收的姜。记者 杨洪 摄

一直以来,德感街道以建成江津富硒特色产业示范区为目标,通过科学规划,带动全街形成“一村一品”、“180家农业企业带动千户农户”的发展格局,大力助推了临峰生姜、红豆林下生态鸡、富洪生猪、草坝肉牛、旺发茶叶、三河长叶橙等特色富硒产业发展壮大。

目前,德感富硒产业已初具规模,以蔬菜、花椒、水产品、畜牧等为主导的富硒特色效益农业初步形成。2019年,德感街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417元;已帮助122户村民实现脱贫致富。

“一街一品” 打造城市文化新名片

一踏进德感街道,山色苍翠,水韵悠然,山水孕育的文明新风拂面而来。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

9月10日,在刚刚过去的滨江之夏德感专场演出中,300名来自德感街道机关、学校、社区的群众,上演13个由他们自编自演的节目,讲述了德感70年来的发展与变迁。跳动的音符与厚重的历史人文气息交融出强大的“化学反应”,为市民献上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

其中,芭蕾舞《茉莉花》的表演者来自德感街道一支特别的队伍——“菜单式”文艺宣传队,小小的“菜单”,包含了自编自创的快板说唱、优雅动人的芭蕾舞等80多个“菜品”,形式多样的演出节目深受百姓群众的喜爱。在过去的7年时间里,这支队伍已经为德感广大群众送去演出150余场,还曾多次代表江津区到李市、嘉平、油溪、石门等镇街送文化下乡演出20余场,2019年获江津区“中华诗词广场舞”比赛特等奖。

然而,在30年前的德感坝,文化演出还只是一个梦想。

“1981年,4个人用拉货的板板车装运建筑材料去卖的钱,建起了一个文化中心,但是只有一间又小又窄的屋子,交通也不便,群众想来看演出还得走好几公里的路。”德感文化站工作人员杨学洪给记者介绍《一架板板车拉出来一个文化中心》的故事,“但是现在方便多了,文艺宣传队可以下乡演出,评书、川剧、杂技、歌舞,群众点菜、演员做菜、群众品菜,这样的方式多好啊。”

多年来,德感街道立足文化惠民,持续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新风,从而带动文化繁荣,多点开花、开枝散叶。

每年定期开展的“崇德·感恩”群众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舞蹈声乐器乐培训班、指导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等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已成为德感人民“叫得响、喊得应”的品牌活动。

德感文化长廊

如今,德感的每条道路、每个社区都写下各自的美丽注解,城乡的“精气神”得到有效提振,1670平方米的德感特色文化广场,450平方米的特色文化长廊,本土的孝感文化和楹联文化,浸润着群众的文化生活。

城乡美景之中,有丝竹悦耳,有布龙起舞,更有街邻笑容明艳如花。

地处临峰山脚、几江北岸的德感,踏着奔涌激荡的改革浪潮,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一座“滨江河畔,水韵悠长,山城相融,山水相依”的美丽新城正崛起在青山绿水间。

(记者 涂普健 杨洪 龙雨馨)

【新闻热线】47588101(办公室) 47588102(新闻部) 47588107(网络电视台)

您所提供的线索一经记者采写成新闻,我们将给予每条50-100元现金奖励。详情请点击查看。

总编辑:涂普健  值班副总编辑:易志慧  编辑部主任:李皓  编辑:胡佳兴  2019-09-30 09:47
“最江津”APP下载
“最江津”APP——看新闻、找工作、找房子、网络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