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岁月铸辉煌 綦河小镇焕新颜——“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江津发展成就巡礼·贾嗣篇

来源:江津日报    2019-09-30 14:42

贾嗣,江津东南重要水陆码头,綦河之畔一颗璀璨明珠,距江津城区23公里、巴南城区25公里、綦江城区30公里,处于现代农业功能区綦河片区中心区域。在83.9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3.44万人口共同奋进,努力将贾嗣镇打造成“富裕、宜居、和美”的魅力滨水小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贾嗣镇发展的脚步紧随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镇面貌焕然一新、特色产业发展兴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70年固本强基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小时候是家徒四壁,一年到头沾不上几回油腥,现在不一样了,娃儿新房装修要挑风格看装饰,年轻人油荤吃多了还要吃几天‘减肥餐’,生活真的大变样!”家住贾嗣镇贾嗣桥社区的夏梅大姐坐在新家沙发上感慨地说。她家去年刚换了新房,100多平方米的大平层,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各式家具风格统一,美观实用。

夏大姐一家只是贾嗣镇3.44万人幸福生活的缩影。70年来,贾嗣镇坚持固本强基,经济条件逐步好转,市场日渐繁荣,百业日益兴旺,群众生活逐步得到改善。家电、家具已成为小镇居民生活的必需品,小轿车、黄金首饰等也进入大多数家庭。全镇有初级中学1所(2014年新建)、小学3所、幼儿园3所,在校学生近2500人;有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18个;自来水厂1座,人饮工程5座,为全镇2万余人提供了安全自来水。2018年底,全镇地区生产总值8.6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271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亿元,同比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1.7万元,同比增长9.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4万元,同比增长9.2%。各项指标得到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全面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对于处在贫困线的困难群体,贾嗣镇党委政府实施精准扶贫和社会保障兜底政策,切实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截至目前,贾嗣镇有未脱贫户45户101人,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符合脱贫越线的标准,已圆满完成今年的脱贫减贫目标任务。

70年建设提升 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一条石板路,走完贾嗣场。”今年70岁的居民彭其昌回忆起二三十年前的贾嗣场说。那时候,贾嗣场只有一条石板老街,从街头走到街尾,一卷叶子烟一半都抽不完。

1992年,贾嗣镇启动小城镇建设,征地20余亩,修建农贸南街。1994年,政府征地43亩,启动农贸北街建设,后来又修建长新路、镇北街、东北街,逐步扩大场镇范围,形成了今天“三横三纵”的街道格局。至2018年,场镇4.6万余平方米路面“白改黑”工程完工,新建的街道基本完成硬化。崇德文化长廊竣工投用,成为场镇一道靓丽风景。玉皇、红专、五福崇德文化广场已经建成,贾嗣崇德文化广场、龙山崇德文化广场和人民街路面改造项目已进入施工招投标环节,贾嗣綦河大桥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村社公路星罗棋布,目前全镇已建成“四好农村路”200余公里,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城镇内部合理布局,城镇外部交通也逐渐四通八达。“原来从贾嗣场到江津有54公里,在解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只能靠步行,到上世纪90年代才通客车,但也要乘坐2个多小时。”贾嗣镇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9月,历时4年、长10.4公里的三环高速贾嗣段建成通车,贾嗣的交通区位发生了巨大变化,三环高速江綦段在贾嗣境内有贾嗣和夏坝两个下道口,场镇与高速互通的行车距离缩短为2分钟,实现了20分钟到江津、25分钟到綦江、30分钟到巴南。

如果说“内通外联”的城市格局为居民带来了便利,那人居环境整治则为居民生活提档升级。贾嗣镇崇兴村,院落干净整洁,各种村规民约标语挂在道路两旁,不少村民忙着打扫房前屋后卫生;贾嗣桥社区,保利物业用城市小区卫生标准整体负责场镇的清扫保洁工作,通过使用专业化清洁工具以及配备专业化清洁人员,场镇环境卫生有了质的飞跃,在贾嗣镇党委政府的统筹安排下,该镇农村和场镇已建立长效机制,人居环境整治效果明显。

与此同时,全镇污水处理管网逐渐建设完善,为维护城镇环境清洁美丽奠定了坚实基础。2013年贾嗣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压缩中转站建成并投入运营,其中贾嗣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1500吨;农南街污水直排口收集池项目正在施工;全镇三座村级污水处理站已完成施工图设计、预算,正在办理规划、用地等前期许可手续。

70年奋力发展 特色产业愈来愈旺

从以传统农业为主,到富硒产业初具规模、乡村旅游热门火爆、商贸物流集散繁忙,70年来,贾嗣镇特色产业发展迅速,逐渐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兴旺之路。

1979年农业包产到组责任制,1982年农业大包干责任制,1986年调整农村产业结构,2000年启动四万担蚕桑基地建设,2012年大力发展富硒产业……截至目前,贾嗣镇内五福、玉皇果桑基地育有果桑1200亩;种植蔬菜(含复种)4800余亩、柑橘2500余亩、花椒4000余亩;富硒水产养殖面积达4000亩,“綦河”牌富硒生态鱼获全国首批富硒农产品认证并入选全区“十大富硒农产品”;“贾嗣”牌富硒桑葚酒正式投产,预计年产50余吨,产值将达700万元。水产、果桑、蔬菜和柑橘等种植养殖场分别被中国农业技术协会评为“富硒示范基地”,黄颡鱼被确定为“重庆名牌产品”,润酷水产家庭农场、玉谭水产家庭农场分别被农业部命名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试验示范基地”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特色效益农业镇初具雏形。

“侯总,这周末的气流状况如何,飞行计划照常进行吗?”昨日,贾嗣镇龙登山滑翔伞基地老板侯柯任收到了顾客的询问消息。顾客询问的“飞行”就是时下非常热门的龙登山滑翔伞项目。龙登山位于贾嗣镇龙山村,村子曾是市级贫困村。如今,因为一顶滑翔伞,这里正成为游客青睐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数据显示,2019年春节期间,龙登山滑翔伞基地接待游客近5000人次。而滑翔伞项目带来的人流量也拉动了该村的旅游经济,2018年11月,龙山村集体成立首个农村综合服务社,集收购、储存、销售为一体。截至目前,综合服务社已收购销售土鸡蛋2万余个、土鸡鸭5000余只、蔬菜2万斤、猪肉1万斤、小水果20吨,村集体每月增收5000余元,贫困户增收10万余元。

峥嵘岁月铸辉煌,綦河小镇焕新颜。如今,该镇正借助区位优势,突出城市周边游的特点,以发展乡村一日游或周末游为重点,打造都市近郊休闲观光镇。今年4月,该镇成功举办第四届桑葚采摘文化旅游节,吸引游客近6万人次,带动桑农、农产品销售、餐饮业收入逾600万元。目前,綦河沿岸已形成贾嗣龙登山、西湖骆来山、杜市太公山“一河三山”的乡村旅游主框架。镇内还有龙登寺及其遗址、红专牌坊、五福电站匝坝等人文资源。

与此同时,贾嗣镇还充分发挥綦河片区交通、商贸中心城镇的区位优势,凭借历史上形成的水、公、铁交通枢纽,人流、物流、信息流集散能力较强、辐射面宽、人气旺的特点,规划建设场镇商贸服务中心、富硒农产品交易市场,培育壮大百货零售批发与电子商务。

记者 廖秋平 通讯员 代华

责任编辑:胡佳兴
编审: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