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津在长江上游为鱼妈妈搭建“人工产房”

来源:央广网    2020-04-13 10:32

央广网重庆4月11日消息(记者 刘湛 通讯员 袁孝椿 邓浩)记者近日从重庆市江津区农业农村委获悉,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津段麻柳沱、杨家沱、鼎锅浩等9个为鱼妈妈搭建的“人工产房”已建成投用。这些“人工产房”总面积达4.5万平方米,每年可孵化鱼苗2700万尾。

“人工产房”到底长啥样?记者乘船来到江津区油溪镇长江对岸的回水沱鼎锅浩水域看到,平静的水面上铺满竹竿扎成的矩形网格,每个网格近2米宽,竹竿上绑满了从当地山坡上移植过来的油草。油草上,附着着众多米粒大小鱼卵,不时有米粒儿大小的小鱼儿破卵而出。

据江津区护渔志愿者刘鸿介绍,鱼儿到产卵期后,喜欢在水草或青苔上产卵,产出的鱼卵附着在这些植物上再慢慢孵化。如果遇到水流湍急的地方,鱼卵就很容易被江水冲走。而长江上,成片的水草不多,这给鱼妈妈的育儿造成不小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为鱼妈妈搭建的“人工产房”便应运而生。

刘鸿说,搭建“人工产房”一般选址在江水舒缓的江湾。搭建时,先将水油草捆扎成束,再一束束在绑在竹框上,然后投入江中;再用绳索将这些竹框一框框连接起来,浮在江面形成阵列。这样搭建的“人工产房”不仅能给鱼妈妈产卵的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还能为鱼妈妈育儿提供丰富的营养,对鲤鱼、鲂等许多产卵性鱼儿繁殖非常有利。据预测,每平方米“人工产房”可产鱼卵1万粒,所有“人工产房”可产卵4.5亿粒,按照6%的孵化率计算,也将孵出小鱼2700万尾。

“人工产房”建好后,为使它免受非法捕捞者的侵害,江津区还委托护渔志愿队进行看护,刘鸿就是队员之一。他说,护渔志愿队每天都会不定期进行巡护,保证鱼妈妈产卵育儿安全。

责任编辑:陈玲
编审: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