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可持续致富有干劲 德感街道红豆村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眼下正是生姜收获的季节,走进德感街道红豆村,随处可见姜农忙着收获的身影,起姜、剪枝、洗姜、装框,看着满地一筐筐等待转运的生姜,村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以扶智扶技为抓手 让贫困户有信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智扶技就是增强贫困群众‘自我造血’能力和脱贫致富信心。”红豆村党委书记黄永成告诉记者,实施精准扶贫以来,该村以贫困群众需求为导向,紧密依托农民夜校等平台,设置“订单”式课程,通过加大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基本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培训,引导其自强、自立。目前,累计开展培训40余期,“一对一”交流指导600余人次。
贫困户黄光华喜获丰收。 通讯员 陶亚克 摄
建档立卡贫困户黄光华就是受益人之一。早年因为孩子要读书,只靠一亩左右的生姜产业,难以维持全家的经济开销,2018年,被街道列为贫困户。为了能让他家尽早脱贫,街道党工委、村两委积极给他们出谋划策,加强帮扶力度和种植技术培训,引导他家科学种植生姜,并免费发放姜种,从而提高收入。
“国家拿的姜种和肥料,又指导我们如何管理,生姜这几年长得越来越好了,现在我们种一亩姜,卖出去,也要卖一两万块钱。”黄光华说,搭上扶贫政策的快车,如今他家不仅脱了贫,还在今年新买了一辆电动助力车,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了。
近年来,德感街道红豆村在街道党工委带领下,依托当地自然优势,大力发展生姜产业,把贫困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引导他们实现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我要发展、我要致富”的转变,有效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带领贫困户敲开了脱贫致富的大门。
此外,该村用好助学金、雨露计划等教育资助政策,加大对10个贫困家庭子女教育资助力度,不让一名贫困学生因贫辍学。
以产业发展为支撑 让贫困户有干劲
由于今年气候适中,比较适合生姜的生长,红豆村贫困户喻大平种植的3亩多生姜也迎来了丰收。
贫困户喻大平喜获丰收。 通讯员 陶亚克 摄
“我已经卖了10多天的生姜了,每天都能卖去八百多斤,单价都在是4、5块钱左右。”喻大平高兴地向记者说到。谈起种姜对生活的改变,喻大平两口子都一脸笑容地说:“我家用卖生姜的钱,不仅盖了一栋两层楼,还供了3个孩子读书,大女儿马上就要大学毕业了。”喻大平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过去由于没产业、没技术,家庭负担较重,2018年,随着生姜种植技术的完善,种植面积每年都在递增。从一开始的一亩,发展到现在的3亩,每年收入都在6、7万元左右,他说:“今年要是姜的价格稳定,突破10万元没有问题。”
红豆村坚持“发展就是要让贫困群众尝到甜头”的目标定位,积极发展生姜产业、普及科学种植、管理技术。2019年,全村10家贫困户就有7家发展生姜,共实现生姜产业收益36万余元,人均增收800余元,增强了贫困户产业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
(记者 黄娅秋 通讯员 陶亚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