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献良策 为民履职谋发展

来源:江津区融媒体中心    2021-01-30 10:04

区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各代表团分团讨论现场,气氛热烈。出席会议的区人大代表们肩负选民和群众的殷殷嘱托,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代表们紧扣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群众所需所盼,围绕创新发展、营商环境、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城市管理、公共卫生等内容,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符合实际、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代表建议,为江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打造鼎山城区特色夜市街区

image.png

鼎山街道党工委书记 唐晓敏

近年来,随着江津城市化水平提升和全域旅游的加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高,消费结构和消费需求也逐渐升级。但是,目前除几江通泰门夜市街区外,江津江南城市片区没有规划设立集中性夜市街区,市民的夜生活不够方便,多样化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唐晓敏希望,将津都海岸至化肥厂家属院闲置空地区域打造成为一个集文化、休闲、娱乐、消费为一体的鼎山夜市经济示范商业街,推出江津特色产品、特色美食、风味小吃、经典菜品等,使之成为江津城市夜生活的新商圈。同时,对该商业街实行统一规划,设置特色餐饮并集中运营,并提升示范街夜间灯光环境,加入科技和时尚元素,吸引年轻消费群体,打造江津“夜市经济”新地标及“网红打卡点”。此外,定期组织开展夜市文化活动,将鼎山夜市街区打造成江津母城集特色小吃、娱乐体验、潮流玩物、网红打卡于一体的夜市街区,切实提升几江半岛乃至江津主城区夜市经济消费品质,助推江津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施德感城区段道路下穿改造和上跨通道

image.png

德感街道党工委书记 田文楷

2020年,成渝铁路迎来公交化改造,给江津尤其对德感带来重大利好。目前,德感旧城片区被成渝铁路分割为两片,现有海螺街和望江路两处下穿道仅为2车道,且无规范的人行道,造成江津站两端3公里内仍有多处行人翻越铁路通行,安全隐患极大。另外,成渝铁路改造将新增二线,新增二线处必将延伸下穿道,若不同步扩宽下穿道,未来将极大增加协调难度和施工难度。田文楷希望,成渝铁路公交化改造同步实施德感城区段铁路下穿道扩宽工程和上跨通道建设。一是拓宽海螺街下穿道,即德感汽车站至海螺路段,将现状下穿2车道扩宽为4车道,并同步建设两侧人行道。二是拓宽望江路下穿道,即望江路至何家湾小学段,将现状下穿2车道扩宽为4车道,并同步建设两侧人行道。三是建设鼎安路上跨桥,即区游泳馆至德感滨江路段,现状为断头路,规划道路宽36米,建设为4至6车道,并同步建设两侧人行道。

加强和改善无障碍环境建设

image.png

区残联理事长、党组书记 何光莲

无障碍环境指一个既可通行无阻而又易于接近的理想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管理工作,全区无障碍环境建设得到进一步改善,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区无障碍环境建设还存在很多有形、无形“障碍”,主要体现在无障碍环境公众意识不到位、无障碍环境硬件设施配套不完善、信息交流方面的无障碍举措缺乏等多个方面。何光莲希望,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无障碍环境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在全社会大力培树无障碍理念,消除思想障碍;强化统筹管理,加大行政推动力度,消除执行障碍;强化责任落实,实行建管用并重,消除管理障碍;完备信息交流环境,保障残疾人无障碍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消除交流障碍。通过积极参加无障碍环境市县村镇创建工作,更好满足残障人士、老弱人群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向往。

打造江津凤尾旅游环线

image.png

四面山镇党委书记 袁理

打造四面山镇—会龙庄—双胞胎村—四屏镇这条江津凤尾旅游环线对于进一步丰富四面山旅游业态,完善旅游配套产业意义重大。袁理希望,要丰富产业业态,打造四面山休闲旅游新名片。充分利用自然地理特征和文化资源编制旅游环线发展规划,发展休闲、体验、康养、生态旅游项目;加快推进江小白青梅酒谷项目建设,深度挖掘庄园文化和传统建筑工艺,打造西南地区最具特色的庄园文化民宿集群和庄园文化文创群;结合人文、自然景观,生态资源、交通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民宿村落”。要加快“三变”改革,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鼓励凤尾旅游环线沿线各村打造旅游综合配套服务项目,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鼓励凤尾旅游环线各村党委带领群众成立集体经济经营公司,让农户参与到旅游配套服务经营中来;积极争取农业农村委等部门项目支持,着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加强乡村治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

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image.png

柏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程宏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去年以来,我区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创新模式、精准施策、合力攻坚,扎实开展精准扶贫,走出一条富有江津特色的脱贫攻坚路子。目前,全区上下正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是“三农”新时代工作总抓手。程宏希望,要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让乡村“靓”起来。要积极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从脱贫攻坚成熟的实践成果中梳理经验,让脱贫攻坚的特惠性政策向常态化、普惠性转变;要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农村环境,合理规划安排生态、生产、生活空间,优先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创造更加舒适宜居、便捷优质的生产生活环境;要积极培育乡村人才,大力支持乡村振兴人才引进,加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等人才管理培训,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人才支撑。

着力提升优化营商环境效能

image.png

重庆金桥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涂景恒

近年来,我区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动力的关键之举,全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着力壮大发展新动能。涂景恒希望,从政策保障上,全区要加大对企业保护、政务服务、司法保障以及降低运行成本、环境影响评价等各方面的支持力度,破解重点投资项目和规模企业使用土地指标、节约用地成本的难题,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激活市场主体潜能。同时,要设立优化营商环境专职机构,履行全面深化改革及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职能,并形成全程跟踪、及时兑现以及问责追责机制,加大“渝快办”应用力度,加快行政事务“网上办”“自助办”运行进度,大力提高群众办事效率,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热点、感受痛点和消除难点等问题。此外,还要放宽市场准入门槛,消除歧视性壁垒,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夯实制造业“数字化”基础,带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推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策略引进高层次人才

image.png

江津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国土用途管制科科长 代杰

高层次人才是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保障,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能够帮助地方政府更好地进行经济建设。但目前地方政府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人才数量不足、人才分配不合理、稳定性较差,人才引进制度不够完善,人才引进政策不够创新等多个方面。代杰希望,地方政府应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策略,提高地方高层次人才数量。要进一步强化人才意识,调整人才结构分布,结合自身的地域特色和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等因素创新人才引进政策,有针对性地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要突出高新技术企业的主导地位,加大地方高新技术企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要进一步优化高层次人才引进环境,加大人才入职后的培训力度,完善人才政策管理体系,平衡高层次人才和本地人才的待遇差距,建设多元化的人才队伍,实现地方高质量发展目标。

加快滨江新城文体旅发展及配套设施建设

image.png

圣泉街道圣泉社区党委书记 袁树德

近年来,我区通过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实施项目招商、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推动滨江新城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成效显著。滨江新城要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以文体旅发展提升群众生活品质。袁树德希望,加强对城市整体规划的宣传,提升大家对滨江新城发展的预期值,进一步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强文化、创意、旅游三者结合,积极发展文旅产业,打造一站式的旅游产业链,形成一体化的文旅产业。推动特色旅游景点打造,规划建设石佛寺“考古研学”小镇,加强双龙老街保护利用,从而带动双龙组团、高家坪组团、商务中心组团、中渡码头、新城高压走廊、滨江步道的发展,形成“一纵两横三组团”的内部旅游环岛。完善常规配置,打造特色体育配置,建设多样化的体育场地设施,打造多样化的体育场所。此外,要设计完善交通骨架,加快推进村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适当增加往返“城、村”之间的公交线路,不断完善文旅点位的交通配置。

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image.png

李市镇牌坊村村委会副主任 阮学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挥着居民健康“守门人”的重要作用,是筑牢我国医疗、疾控、妇幼保健体系的基础,也是切实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江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基层卫生健康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存在硬件设施不完备、医疗技术人才短缺等突出问题。阮学萍希望,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一是要加大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并向基层输送,探索建立基层公共卫生专家和临床医生联动协作的医防结合模式,推动“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转变;二是要加大经费投入,对镇卫生院实行分类管理,促进资金、政策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倾斜;三是建立完善乡村医生准入和退出机制,完善工资、福利待遇政策,解决村卫生室人员老化、后继人才缺乏等问题;四是充实基层中、小学校医疗卫生工作力量,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宣传力度。

加强基本农田撂荒管理

image.png

嘉平镇笋溪村党委书记 王其红

我国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活世界将近20%的人口,人多地少矛盾尖锐和突出。近年来,为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相继出台了取消农业税,实施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一系列富民、惠民政策。然而,随着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和农产品价格走低,致使农村土地撂荒面积与日俱增。部分村民全家外出务工,耕地多年无人耕种,但又不愿意给别人代耕;耕地较多的村民,由于只耕种部分土地所产粮食就能满足全家需求,导致边远耕地撂荒普遍存在。这些现象不仅浪费土地资源,还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严峻挑战。王其红希望,要进一步加强基本农田撂荒管理。政府应制定完善耕地管理政策,要求凡基本农田撂荒一年以上的,发包单位有权暂时收回撂荒耕地重新发包;对不耕种土地,又不同意暂时收回重新发包的,应向其收取基本农田撂荒费;对基本农田撂荒的农户,应停止向其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助金。

(记者 袁华 郭开星)

责任编辑:周小川
编审: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