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农旅融合大文章 江津这个镇亮了真本事!

来源:江津网    2019-07-17 11:12

中坝岛

中坝岛甘蔗林

石蟆中坝岛河畔 张清善 摄

近年来,江津区石蟆镇大力实施以宜居、宜业、宜游为目标的美丽乡村建设,将农业生产、历史文化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把农业村落变成旅游新村,有效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盘活资源 古镇迎来新变

石蟆镇生态资源丰富,不仅有山、水、林等自然资源,还有人文资源,这些都是旅游兴镇的“先手棋”。但是,资源碎片化,小打小闹难成大气候。

如何盘活这些资源?近年来,石蟆镇围绕“一庙一岛四园”等资源,做好农文旅融合文章。

全竹农家乐普旭竹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此理念引领下,石蟆镇认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方针,立足本土风貌特色,打造生态观光旅游地;立足长江入渝第一镇独特的区位优势,因势利导,依托悠久历史文化资源,凸显生态、富硒特色,逐步建设形成了以清源宫古文化为中心,稿子——羊石——中坝岛生态旅游基地为据点,橄榄园、香蕉园、竹园、荔园等生态产业为核心的“一庙一岛四园”集生态农业、生态产业、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发展格局。 这样,古镇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腔调”,也具备开发形态上的可塑性。

石蟆镇场镇全景

打破产业发展瓶颈,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近年来,石蟆镇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公路建设300余公里、产业便道24公里,实现了行政村通畅率100%,居民小组通达率100%;开通石蟆以及望江高速路下道口。同时,每年投资110余万元重点对古镇、古庙、古街等历史文物单位的修缮保护,完善古镇、古街的人行道透水砖约4500平方米,新建公路200米、污水管道1000米、停车场3个、农贸市场2个,推进了全域旅游产业发展。

根植传统 擦亮文化品牌

青山绿水是石蟆的“颜值”,历史文化则是石蟆的“气质”。

一年一度的清源宫庙会节如约而至,猴子爬杆、舞龙舞狮 、美食展示,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逛古镇、看表演、拍美景、品美食……让游客们乐在其中。

石蟆橄榄特写

坚持文旅融合,打响蟆城特色文化品牌。石蟆镇深度挖掘津西特色优秀历史文化,打造蟆城特色文化,形成打钱枪、莲花闹、舞龙舞狮、唱大戏等富有民俗文化的特色表演,以举办“清源宫庙会节”“橄榄文化节活动”“石蟆镇特色富硒菜品评选大赛”等重要节赛活动为重点,彰显蟆城特色文化魅力。

橄榄展销

据统计,每年来石蟆参加庙会节的群众超10万人次,橄榄文化节更是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游客们充分利用自媒体、抖音等多媒体开展网络直播、转播,提高了石蟆特色文化魅力。

产业兴旺 乡村更有“钱景”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这是石蟆的优势所在,记得住乡愁,更是石蟆乡村振兴的目标方向。

六贡富硒水稻收割

石蟆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基调,强力推进生态特色富硒产业发展,先后推广种植橄榄6.5万亩,年产2500余吨;建成石蟆六贡特色富硒再生稻米基地3000亩;引进普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雷竹笋,年产鲜笋100万斤。此外,充分利用石蟆的地理气候特征,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引种热带雨林水果荔枝、香蕉、葡萄等,建成登云香蕉基地1000亩、杨柳小桥荔枝基地500亩,成功打造“春吃竹笋、夏吃龙眼、秋吃橄榄、冬吃甘蔗”的舌尖上的石蟆。

小桥流水人家荔园

同时,石蟆镇以生态为本,打造普旭竹园、小桥荔园为代表的田园生态观光旅游集聚地,形成了餐饮、娱乐、采摘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点,进一步激活了乡村旅游资源。怡人农业风光与乡村风景交织成了独特风情,也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旅游,鼓足了农民“钱袋子”。

石蟆镇的农产品也“硕果累累”。目前,该镇构建起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生态工业体系,逐渐形成以橄榄产业为主衍生的橄榄膏、橄榄酒、橄榄条以及甘蔗红糖等绿色生态产品,先后创建绿色食品品牌15个、富硒品牌11个。

(记者 杨洪 实习记者 王豪 通讯员 任源)

图片由石蟆镇提供。

责任编辑:许京梦
编审: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