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及千家万户!看江津怎样处理医疗卫生健康“问题清单”!
为民服务解难题,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落脚点。把群众最关心、最关切、最期盼的事情做好、做实,是对主题教育成效的生动检验。
看病难,难在哪儿?
难在就诊挂不上号
难在就医流程繁琐
难在专家不好找……
12月4日晚,江津区卫生健康委、江津区疾控中心、江津区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局负责人走进区广播电视台直播间,就看病就医难看病贵等问题进行现场答疑。
(点击观看3分钟精编版视频)

点击上图观看《人民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系列直播访谈第三期完整视频
江津区卫生健康委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全民健康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创新下好“五招棋”,将群众就医体验中最关注的问题和最突出的痛点、堵点问题作为“小切口”,做出了破解群众看病难题、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大文章”。
蹲点深挖问题根源
挂图作战即知即改
准确把握“检视问题是关键”的要求,区卫生健康委坚持问题导向,在不断深化学习教育和调查研究中,找实问题、把准症结、深挖根源、即知即改,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刀刃向内的勇气,推动主题教育持续深化。
高质量征求意见,高强度开展自查,高效率检视问题。区卫生健康委党员干部分成4个党小组,深入各级医院参与“患者体验日”活动,特别是领导带头以普通患者身份到医院看病就医,通过明察暗访、角色交换、导医导诊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蹲点调研,旨在从群众和患者角度去思考、发现问题,查找患者就诊环节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深入镇街卫生院开展临床指导
很快,关于群众对医疗卫生健康需求等80条意见建议的“问题清单”出炉,主要为资源配置不均、医疗费用高、群众对医改不满、医保问题、看病难等5个方面。其中,涉及医疗资源不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占61.3%。
挂图作战,靶向整治。围绕问题清单,该委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和部门职能,注重落小落实落具体,形成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准靶心集中火力,通过台账化管理、项目化进程、对账化销号等办法,上下联动抓整改。
对能立即整改的,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对一时解决不了的,确定阶段性目标,盯住改、限期改、持续改,一项一项整治、一个一个攻坚、一件一件解决,确保问题整改抓实见效。
加大智慧医院建设
打通群众就医堵点
走进区中心医院、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等区级公立医院大楼,患者最直观的感受是大厅变得宽敞了许多,也不用东问西问了。
从前,这些医院的“早高峰”是患者躲不过去的坎,去得再早,人工窗口前“排长龙”也是家常便饭;现在,“早高峰”的拥挤现象得到大幅改善。“通过预约诊疗平台、自助服务机挂号就诊,让我少排队、少等候,就医体验比以前好了。”陪着父亲就诊的王女士点赞道。

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同样得实惠的是家住北固门的市民吴娟。这不,11月18日,位于通泰门的几江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投用,她就抱着1岁多的宝宝去“尝鲜”体验,10分钟不到,宝宝就顺利接种了甲肝、流感疫苗。而以前,她得抱着宝宝坐车到鼎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有时遇到高峰期,还要排队等候。
“拿起手机,就可以在‘江津疾控’APP上预约接种。而且宝宝打了哪些疫苗、近段时间该接种哪些疫苗,一目了然,特别实用。”吴娟高兴地说。
但她不知道的是,我区在数字化改造预防接种门诊基础上,还率先在全市实现疫苗接种全程可追溯,最大化地保障全区0至6岁孩童年接种14万剂次疫苗的安全。
而这些,仅是我区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一个缩影。

自助机挂号缴费方便市民就医
昨日,区卫生健康委主任朱永江告诉记者:“我们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今年投入1200万元推进12项便民服务措施落地生根,加强‘智慧医院’建设,再造优化就医流程,100余台自助服务机陆续‘上岗’,努力让患者就医感受更方便、更顺心、更满意,让就诊秩序更合理、更便捷、更有序,从源头上破解市民看病‘顽疾’,提升就医体验感和获得感。”
健康为民,从细节出发,为患者着想,寻应对之策。随后,我区公立医院门诊就医流程得以优化,患者挂号不求人;医患链接服务方式得以拓展,分时段精准预约让患者找医生不求人;住院救治管理制度得以完善,患者住院不求人;诊后支持机制得以保障,患者查询、结算、取药、打印等不用再求人。
硬件实力提档升级
疑难杂症江津也能治
“感谢医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胸部现在没有任何不适症状,活动能力也明显增强,只要定期复查,坚持服用抗凝药就可正常工作。”47岁的屈胜利兴奋地说。
屈胜利是不幸的,他因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畸形,引起主动脉瓣钙化重度狭窄伴关闭不全、冠状动脉缺血、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但他又是幸运的,区中心医院组织15人的医疗团队为其免费做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让他重获新生。

江津区医学影像会诊中心
而以前,遇到这样的疑难杂症,江津只能“望症兴叹”。屈胜利的幸运,得益于我区敢于对公立医院“动手术”。
看得上病、看得起病,还要看得好病,这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也是我区深化医改的方向和目标。
我区把公立医院改革列为重点改革事项,相继出台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等配套政策。

江津区中心血库
大刀阔斧的改革,使江津公立医院“脱胎换骨”,硬件实力提档升级。
数据显示,区内各医疗机构医疗设备总价值超9.7亿元,拥有国家乙类大型医疗设备6台,数字X线摄影系统(DR)、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三大件”更是实现了全区医疗机构全覆盖。今年,我区又新增设备专项补助4800万元,为基层卫生院配备DR、四维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救护车等设备。
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几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中心血库已投入运营;区二院迁建工程主体已经完工;柏林中心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工程即将完工,东胜分院重新开诊。区中心医院科研教育及规培大楼、区中医院住院综合大楼、区妇幼保健院迁建工程、圣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医疗机构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中山卫生院
基层医疗机构“美丽医院”建设如火如荼。江津中山卫生院获评2019年度“重庆市最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全区“环境美、服务美、人文美”医院的代表。区中心医院、区中医院,以及慈云、塘河、油溪中心卫生院5家医疗卫生单位,全力冲刺全市“美丽医院”年底建设目标。
医疗服务技术大幅度提升。全区重点学科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目前已建成国家级名中医工作室4个、市级及以上重点(特色)专科14个,培养市级及以上学术、学科技术带头人45人,有国家级名中医1人、市级名中医2人、区级名中医36人。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家门口享专家服务
盖房子、买设备、进人员,这些只要有投入、有政策,短期内就能见成效。中央、市级、区级财政的大力支持,让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硬实力不断壮大,但医疗服务管理、医疗技术、诊断能力等这些软实力,却难以在短期内明显提升,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病人跟着专家走,而专家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这是基层病人舍近求远、不惜代价涌向大医院的根本原因。所以要加强基层医院建设,让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区、康复还能回社区’,加快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朱永江分析道。
如何破局?区卫生健康委很快找到“人才是第一资源”这个切入点。仅今年,我区就大胆引进170名医技人才,其中3名博士、22名硕士研究生,成为干事创业的一把好手;完善《基层全科医生专业职称评聘办法》,中高级职称比例提高了20%,目前我区已有1139名中高级职称的专技人才。

2019年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操作照片
加大培训盘活人才资源。我区积极探索“区管镇用”的用人新模式,全区4475名卫生专技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学习达标率为93.76%,新增全科医师40名;500名基层医生顺利完成中医药适宜技术轮训、基层中医药骨干人才培养,中医等4项适宜技术在全区推广,群众就医更实惠。
深入推进医联体建设,推动区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资源整合。区级142名单位业务技术骨干深入基层一线,开展50个基层首诊病种培训、临床指导,激活一池春水;3个区镇医联体和2个专科联盟,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科研协作等方式,有效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群众在家门口乐享专家服务。
行业管理规范化
铁腕治理非法行医
学习见深度,行动求实效。
针对群众反映的药价虚高问题,我区着力完善“4+7”药品带量采购,并启用电子监管系统加强共用药品目录清单动态调整、短缺药品监测等机制,大大降低了中间环节的交易成本。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全区药品使用量增长41.77%,群众用药费用却下降了57.73%。
同时,区卫生健康委与区委网信办、区发改委、区公安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医保局等部门分工协作,持续开展医疗乱象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区48个医疗机构进行医疗质量大督查和医疗服务价格突击检查,已立案查处14起、罚款168万元。

区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局工作人员打击非法行医现场
而在医院内部管控方面,我区成立处方点评专家组,对准各医疗单位的处方“下刀”,重点抽查医院过度检查、过度用药增加患者负担的个例,并将处方点评结果作为各单位和个人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体现规范化管理的,还有我区铁腕治理打击“非法行医”的专项行动。
受利益驱动,在城乡结合部、偏远场镇村社、个别药店,有不法分子打着方便群众看病的旗号,以免费体验、义诊为幌子,私自开设“黑诊所”,从事坑害、欺骗群众的非法行医活动,严重扰乱辖区医疗市场秩序。
拓宽信息线索收集渠道,扩大打击覆盖面。我区通过公布投诉电话、深挖群众举报线索等全面收集信息。就可能存在“黑诊所”“巫医”“游医”的非法行医重点区域,采取错峰执法、突袭行动等方式,进行地毯式清理;对记录在案的重点人员予以重点跟踪,对3次屡教不改者直接移送公安司法机关,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1万元罚款。

区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局工作人员取缔非法医疗广告
截至目前,我区先后出动监督员1200余人次,立案查处非法行医案件36件,罚款12万余元。仅9月至11月,就成功取缔28家药店“坐堂行医”行为,规范整治以保健、按摩为名,开展诊疗活动的非法行医和非法医疗广告634家,取缔非法“牙医”“游医”摊点285家,没收300余件药品机械,为群众就医提供了规范的医疗秩序。
文/特约记者 金小琳
图片/江津区卫生健康委
视频/江津区广播电视台

点击上图查看《人民群众关心的5件民生实事》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