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昶:“锱铢必较”的村“掌柜”

来源:江津融媒体中心    2020-08-05 11:30

“土鸡25元一斤,土鸭16元一斤,鹅18元一斤,土鸡蛋1.5元一个……”8月5日,翻开叶永昶的扶贫日志,上面清楚地记录着硐寨村土货出销的最新市价。“最近猪肉价格波动频繁,村里产品价格也要紧跟调整,千万不能让乡亲们吃了亏!”自称“硐掌柜”的叶永昶精明起来像一个锱铢必较的市井商人。

叶永昶(右一)走访慰问贫困群众 记者 郭开星 摄

今年32岁的叶永昶是江津区委网信办的一名工作人员。2018年7月,受江津区委宣传部扶贫集团选派,叶永昶来到了塘河镇硐寨村,当起了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

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叶永昶这位外来的“掌柜”念起“扶贫经”来却也毫不含糊。在江津区委宣传部扶贫集团的鼎力支持下,他带领全村群众搭平台、兴产业、拓销路,硐寨村的土货走出了大山,飞入了城市里的千家万户。

道路越修越宽,产业越来越旺,村民收入越来越高……硐寨,这个昔日的市级贫困村如今正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心里亮堂,脚下不慌

硐寨村位于塘河镇东部山区,幅员面积21.3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民小组,有村民1602户,4429人。地形起伏,海拔最低220米,最高961米,呈三级阶梯分布,是典型的山区村落。

2018年,叶永昶刚到硐寨村的时候发现,村里的167个建卡贫困户零星分布在这三级阶梯上。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家家户户的情况都不一样,只有全面掌握情况,心里“亮堂了”,才能把路子走准。

“不到两个月时间,车胎都跑爆了2个!”叶永昶告诉记者,到村的第一天,他就和驻村工作队的同志们就冒着酷暑,深入全村8个村民小组、167个建卡贫困户,调查研究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产业发展、交通出行等方面的基本情况,逐一了解贫困群众在“两不愁三保障”等方面的具体困难,摸排出涉及住房、饮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20余个共性问题。

2020年就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然而硐寨村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怎么办?

叶永昶和驻村工作队的干部们过上了“两点一线”的生活——白天下村走访收集问题,晚上就在村委会碰头研究解决办法。干部们将遇到的贫困群众收入不稳定、住房安全、产业发展等问题,都拿到 “夜间小课堂”或工作例会上解决。

就在每个夜晚的交流讨论中,双福社贫困户谢友芬、刘福书家的人行便道落地了,太平湖社未脱贫户吴绍国肉鸡销路找到了,大竹社肖良云收入达标了……在解决贫困户的具体困难的同时,叶永昶带领驻村工作队的扶贫干部们成功探索出多项精准扶贫措施和方法,完成了农产品购销服务平台建设实施、年度脱贫攻坚计划、167贫困户精准帮扶计划、“一达标”存在风险贫困户帮扶计划、年度消费扶贫方案的制订等50余项村级重大事务规划,为硐寨村脱贫攻坚的顺利开展理清了思路,找准了方法。

找准问题,帮到点上

硐寨村为什么贫困?

——基础设施差、产业发展滞后、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一个个长期困扰村子的问题,就像摆在驻村工作队面前的一座座大山,亟待叶永昶解决。

“前两个月下村摸排,几乎走遍了村里的每个角落,硐寨的道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叶永昶介绍,硐寨村现有三条主公路和一条进入场镇的干道公路,累计20余公里。但由于硐寨村地形崎岖,道路路面宽幅均不超过4米,不仅弯多坡陡,且路面狭窄,错车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叶永昶利用驻村工作队例会扩大会的机会,他把这问题与村两委进行了交流协商,在向塘河镇人民政府争取到民生实事资金支持后,在全村完成40个错车点硬化扩宽。针对村委会前350米出村唯一通行路,叶永昶与村两委商议后,采取急事急办的方式对道路进行拓宽加固,最终在去年初完成了改造,解决了村民们出行的头等大事。

“今年,我们不仅要修通村里遗留的1公里‘断头路’,还要修建双竹路、大甘路、大沟头路合计3.9公里的产业路,彻底破除制约村子发展的交通瓶颈!”叶永昶说。

在产业发展发面,经过2年在扶贫领域的“摸爬滚打”,叶永昶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硐寨的“311”产业发展思路,即以发展柚子、花椒、土鸡蛋三支柱产业为核心,依托硐寨村农副产品购销平台和区委宣传部扶贫集团,化“输血”为“造血”,带领全村干部群众一起干,全面做好带贫致富这篇“大文章”。

针对农产品销路不畅等问题,叶永昶瞄准了2019年区政府出台的壮大集体经济项目的政策,在村委会门口建起了属于村集体的农副产品购销平台,并亲自“下场”当起了“掌柜”,一肩挑起该销售平台的日常运营、维护等工作。

叶永昶(右一)和扶贫干部在包装“土货” 记者 郭开星 摄

同时,依靠江津区委宣传部扶贫集团这棵“大树”,硐寨村拥有了不可比拟的媒体资源,早在2018年,“硐掌柜”叶永昶就通过江津网、江津电视台、江津日报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了“带货直播”,线上销售了近10万元的农村土货,其开创的第一书记带货直播模式被江津区扶贫办列入当年脱贫攻坚典型事迹汇编当中。

目前,硐寨村已发展起了900余亩真龙柚、2000余亩花椒、月产1.6万只土蛋鸡等产业项目,农户年销售农产品从2018年的10万元增至2019年的80余万元;通过发展速生杉项目、枳壳项目、水库投资保底分红等方式,硐寨村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从2017年的1.3万元增至2019年的7.6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17年的1.53万元增至2019年的1.87万元,全村贫困发生率从2017年的7.8%下降为2019年的0.7%。

创新思路,精准“滴灌”

进入2020年,已在脱贫攻坚领域“游刃有余”的叶永昶又犯了愁。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贫困户发展产业、外出务工的积极性都不大,这可难倒了驻村干部一帮人。

“经过近2年的发展,不少建卡贫困户生活、生产条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叶永昶说,“现在脱贫攻坚已进入了最吃劲的阶段,剩下的贫困户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再吃‘大锅饭’肯定不行!”

为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这两场硬仗,确保“好钢用到刀刃上”,今年3月,在叶永昶的建议下,硐寨村决定对全村16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分色管理制度。村委会以贫困户家庭人均纯收入情况为主要指标,并综合贫困户家庭实际生活状况、两不愁三保障是否存在突出问题、帮扶措施推进落实等具体情况,将全村贫困户分为A类(红色)9户、B类(橙色)73户、C类(蓝色)85户。

“A类红色户是指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5000元的贫困户,家庭人均年收入在5000至1万的贫困户,划分为B类橙色户。在扶贫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村里帮扶政策会重点向这两类贫困户倾斜。”叶永昶介绍,驻村工作队则会根据家庭产业发展状况、外出就业务工情况,按照对应标准进行政策支持。他透露,截至7月底,硐寨村第一批18户贫困户新发展产业奖补资金3.17万元和7户贫困户外出就业奖补资金3000元已发放到位,贫困户发展产业、外出就业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同时,硐寨村建卡贫困户分色管理制度也得到了江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目前已在江津全区推广。

(记者 郭开星 实习记者 沈平 徐友苇)

责任编辑:陈玲
编审: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