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石蟆镇返乡创业者走上致富新“丝”路
时下,石蟆镇天旗村桑田苍翠,位于天旗村的金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桑农业)迎来今年第七批蚕茧收购期。昨日,记者在公司厂房看到,工人们正忙着摘茧、装箱、称重、装载,呈现出一幅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蚕棚里,金桑农业负责人朱代金正为“蚕宝宝”投喂刚摘下来的桑叶,看着眼前一只只快速进食的健康“蚕宝宝”,朱代金满面笑容。
如今成为村里创业带头人的朱代金,早年因家庭条件艰苦走南闯北,从事过建筑、美容美发、生猪养殖等行业,经过一番摸爬滚打,事业上虽说小有所成,但他却总是想扎根家乡,带领父老乡亲们干一番事业,共同致富。
了解蚕桑产业成本低、周期快、绿色环保,并且家乡一直有种桑养蚕的传统,2019年初,朱代金决定回到家乡种桑养蚕。随后,他便开始辗转到多个桑蚕产业园考察,学习养蚕的技术,投入全部积蓄100余万元,流转土地1000余亩。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朱代金成立了金桑农业,开始全身心投入桑蚕产业当中。
近年来,金桑农业采取“企业 +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企业和农户互利双赢。与此同时,爱琢磨的朱代金巧妙利用滑轮和搭建隔板,形成“立体养蚕”模式,成为全市密度最大的养蚕基地,不仅节省了空间,还为养蚕注入了机械化元素,养殖效率大为提升,吸引渝、川、黔等地的相关单位前来考察、调研。
“由于种桑是一个‘懒庄稼’,种下去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照料,特别适合现在的农村。”朱代金告诉记者,由于现在农村青壮年流失严重,“三留守”情况较为突出,而蚕桑产业恰好弥补这一短板,让人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秉着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信念,朱代金免费为村民提供桑苗、蚕种、肥料和技术支持,待蚕茧成熟后公司以市价负责收购,尽可能的帮村民解决后顾之忧。
为了带动更多的人创业就业,朱代金还将项目延伸到当地条件较差的困难村。不到两年时间,金桑农业的种桑基地扩大至2000亩,蚕棚规模达到4000平方米,每年可出10批蚕茧,产量超8万公斤,每公斤蚕茧按50元计算,产值达400万元。2019年,朱代金也被评为“重庆市农村实用技术带头人”。
喂蚕
“特别要感谢朱老板,有活儿的时候都会叫上我们这里比较恼火的农户去干,我现在在基地里摘桑叶、养蚕子,干一天就有一天的钱,感觉生活有了希望。”金桑农业工人何怀德告诉记者。他是石蟆镇天旗村建卡贫困户,由于生病干不了重活,家里没有生活来源。
桑树长势好
为增加何怀德的收入,朱代金主动邀请他到公司基地务工,还以每亩每年500元的价格流转何怀德家的土地,这样一来,仅仅是务工加上土地出租的收入让何怀德一年轻松收入过万,2019年何怀德一家成功脱了贫。
在金桑农业蚕桑基地像何怀德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朱代金和贫困户建立了携贫带贫契约关系,通过土地出租、务工、入股等方式让贫困户都能稳定脱贫。据统计,该基地共吸纳务工人员300余人次,其中长期务工60余人,吸引当地600多名村民从事种桑养蚕,还带动10户贫困户就业脱贫,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蚕房
如今,蚕桑已成为天旗村的主导产业,成了该村群众增收致富的新亮点。谈到未来的发展方向,朱代金表示想一边提高蚕种的培育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收入,一边延长产业链条,生产出天然、绿色、优质的蚕丝制品,将蚕桑产业做得更加兴旺,带领更多的乡亲们一起走致富新“丝”路。
记者 邓浩 通讯员 王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