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16万亩柑橘挂满枝 预计年产值3.6亿元
市民采摘柑橘 记者 邓浩 摄
江津日报讯(记者 邓浩 通讯员 苏俊杰)11月20日,记者在白沙镇恒和村看到,黄澄澄的柑橘挂满枝头,散发着迷人的清香。
“今年柑子长势不错,后期晒到太阳的话肯定个头大颜色正。”正在果园里查看柑橘长势的村民何江才介绍,当地晚熟柑橘一般在年底上市,去年价格在每公斤4元左右,今年估计波动不大。“每亩柑橘纯利在4000元上下,我去年净赚10多万元。”何江才高兴地说。
近年来,恒和村积极培育壮大龙头大户企业,先后引进恒河果业、江恒农业、臻葳等7家企业。现在,恒和村已建成晚熟柑橘标准园7500亩,柑橘年产值近5000万元。柑橘已成为恒和村农户增收致富的“黄金果”。
江津作为有名的“柑橘之乡”,出产的柑橘甘甜多汁,深受广大游客喜爱。近年来,我区坚持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通过基础设施、科技推广、专业协会、龙头企业技改、销售平台等建设,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我区已初步形成了李市至白沙以W.默科特、塔罗科血橙晚熟品种为主、綦河片区以卡拉卡拉红肉脐橙品种为主、石门片区以清见晚熟品种为主的格局。据区农业农村委统计,今年,我区柑橘种植面积达16.3万亩,预计产量超16万吨,预计年产值3.6亿元。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我区柑橘深受消费者喜爱,究其原因,优质的柑橘质量是根本。”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区积极引导农民树立质量至上的观念,加强柑橘销售全过程的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指导种植农户适时采收、分级采收提高柑橘品质,督促企业、合作社严格执行“采收与商品化处理规程”,坚决制止恶性早采、野蛮采摘和催熟、染色等不良行为,确保进入市场的果品质量符合标准。
当前市场上的柑橘同质化比较严重,我区的柑橘如何能从中脱颖而出?近年来,我区引进晚熟柑橘品种,与全国柑橘错开上市时间,更有竞争力;采用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生产出高品质柑橘;在采后环节加强专业化采后处理、分级包装,积极打造柑橘品牌。目前,在柑橘苗木繁育上,重庆锦程实业有限公司等大型柑橘无病毒容器育苗企业,年生产优质柑橘苗木600万株。在柑橘加工上,我区有柑橘商品化处理包装厂4家,时处理15吨的商品化处理生产线1条和时处理10吨的商品化处理生产线3条,冷藏库4栋,总库容1.2万立方米,可贮藏柑橘近5000吨。在柑橘品牌打造上,“渝津橙”“青泊卡拉卡拉”“源生派”等晚熟柑橘品牌在全国有较好的知名度。
在销售方面,我区主动与淘宝网等电商平台合作,组织农业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主、农业大户参与打造销售网店,拓宽柑橘线上销售渠道。同时,大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以旅游促发展,以旅游促销售,围绕柑橘发展乡村旅游观光、采摘体验、认养代种等综合业态,提高柑橘附加值,促进柑橘销售。
接下来,我区将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积极推广综合技术,提高果品质量,不断打造富硒特色品牌,深挖品牌效应,让晚熟柑橘产业成为我区乡村振兴、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