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产业大区江津如何优化营商环境
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园区重点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现场 记者 贺奎 摄
如何做好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作为市场主体超12万户的产业大区,这是一道江津区必须作答的“考题”。
我区获评2020年度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十佳示范案例
近年来,江津区以重庆市创建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为契机,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着力点,努力打造“审批最简、服务最优、材料最少、效率最高、费用最省、监管最规范”的全市一流营商环境。
我区举行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活动 记者 贺奎 摄
2021年,是江津区营商环境优化年。为此,区委书记、区长挂帅成立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建立区级联席会议和评估评价机制,出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继续全面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成本环境、信用环境、创新环境,不断强化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品质,加快构建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21家金融机构采取轮值排班方式进驻区行政服务中心办公
营造高效便捷政务环境 让市场主体“少跑路”
取号排队、填写表单、递交材料、核验录入……近日,在江津区行政服务中心,重庆津福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林超不到20分钟就办好了开办职业中介机构申请的业务。
以前开办一家职业中介机构,除了营业执照,还需要准备一系列相关证照和大量材料,要来回跑多个单位、多个窗口,程序非常繁琐。如今的便利,得益于江津推行的“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工作。
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江津区针对政务服务领域不同办理事项,推出了“一件事一次办”的主题式服务,目前已有“一件事一次办”套餐194个。
经过环节整合、流程优化,开办企业更便捷了。“一表申报、一次告知、一窗受理、一次办结”,线上“一次登录、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推动政务服务机构从审批“单个事项”转变为全流程办理“一件事”,实现更深层次的“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
做深做实“一件事一次办”,仅仅只是江津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其中的一个亮点工作。近年来,江津区以重庆市创建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为契机,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着力点,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全面实现事项应上尽上、渠道一网通达、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综办”,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高效、体验更愉快,助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江津区圣泉街道,“一窗综办”的窗口已经上线。所谓的“一窗综办”,是指多部门、多事项无差别受理,企业和群众办事可以在任意一个综合窗口进行办理。
去年8月,江津区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启动部署“一窗综办”综合受理系统,随后迅速完成“一窗综办”综合受理系统部署和对接,在10月底就实现了成功推行,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共设置了65个分领域综合窗口和30个无差别综合窗口。
今年,“一窗综办”综合受理系统延伸至街镇。在圣泉街道、白沙镇、先锋镇试点推行“一窗综办”(无差别综合窗口)工作。在今年6月底前,江津全区镇街公共服务中心将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模式,实现政务服务“一窗受理、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统一督办、评价反馈”。
接下来,江津区将继续推进“一窗综办”的全覆盖改革。将在各镇街公共服务中心平均设置10个综合窗口、村社便民服务中心平均设置5个综合的窗口,全面推行无差别综合受理,为企业和个体提供优质高效“全科服务”。此外,还将在“渝快办”平台个性化开发“一窗综办”系统,实现各业务系统共享融合。
目前,江津区38个部门、30个镇(街道)开展事项认领发布工作,形成了1370项区级和138项镇级标准化事项清单。各单位梳理形成审查要点,实现减材料28%、减时间84%、平均跑动0.16次。
此外,目前江津已正式进入“一张图”时代,已实现在“控规一张图”的基础上开展建设项目的控规符合性审查工作。同时,还在积极探索推进区域性统一评价,让企业免费享受成果,加快项目落地时间,促进营商环境优化。
江津区一个又一个的有力举措正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为企业提供便利、节省成本和时间,全力助推全区产业发展。
营造开放公平市场环境 让市场主体“愿意来”
周一上午,江津区行政服务中心民营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中心的工作人员刚上班,就迎来了几位企业负责人咨询贷款事宜。
“以前我们是一家家银行挨个咨询,费时又费力。现在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就能找到银行,还可以‘货比三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贷款产品,真的太方便了。”一位正在中国工商银行窗口咨询的企业负责人对于这样的金融服务称赞连连。
民营小微企业是我国重要的市场主体,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就业的重要力量。但一直以来,企业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2020年,江津区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了民营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中心,江津区2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轮值排班方式进驻办公,为全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提供首贷续贷政策咨询、贷款产品介绍、贷款受理等便捷化的金融服务,让企业和个人在办理行政审批手续的同时,就能咨询贷款事宜,真正实现“让群众少跑路”。
在金融服务方面,江津区通过政银企对接会、政策新闻发布会、开通政策咨询热线等方式广泛宣传金融优惠政策,惠企政策深入人心。落实续贷续保、担保增信、应急周转资金、支农支小再贷款、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等纾困惠企政策,累计发放贷款114亿元,惠及企业超过1万家(次)。
除了提供扶企惠企的金融政策服务,江津区还通过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来实现营商环境的提升优化。
一方面,江津区积极开展信用承诺工作,建立了政务服务容缺受理机制,梳理容缺受理清单涉及25个部门,包含人才、社保、商事、税务、住建等60个事项。在必要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其它申请材料尚不完备的情况下,经申请人出具将于一定时间内补齐所缺事件的书面承诺后,政务服务部门启动审查程序。将缺少的材料信息录入系统后,系统会定期自动发送短信进行催办,到期前2个工作日亮黄灯预警提醒。到期时系统会将该记录亮红灯超时提醒,并将该企业或个人自动推送到“信用江津”平台并公开发布,最终纳入企业征信。
目前,江津区已在区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容缺受理登记处”,安排专人受理承诺书、录入系统软件,已受理容缺事项240余件次,提高了审批效率。
同时,江津区还着力推进网上中介市场规范运行,推行中介市场准入“零门槛”,允许所有合法中介机构进驻。
在提高市场的公平性方面,江津区还通过积极推行全流程电子招标投标来提高交易透明度。目前,江津区已完成全流程电子招投标项目8个,中标金额8448.12万元。
此外,还进一步持续提高市场开放程度。全面规范市场准入程序,除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查环节外一律取消,不得多种形式设定市场准入障碍。全面开放市场,不得限制或者排斥外地企业、民营企业等参加投标。
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带动了江津区的市场主体“加速度”发展。据统计,2020年江津区新注册企业5046户,新注册个体工商户1.35万余户;网上登记开办企业4939户,占新设企业总量的97.88%。
营造规范公正法治环境 让市场主体“能安心”
3月17日,双福新区商会与江津区人民法院第六人民法庭举行优化辖区营商环境座谈会暨《合作开展多元化解商事纠纷工作备忘录》签订仪式,建立多元化解商事纠纷工作机制,这在全市尚属首例。
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建立多元化解商事纠纷工作机制,只是江津区大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在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利方面,江津发布全区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影响营商环境的政策文件及时进行修改、调整或废止;健全投诉企业保护机制,鼓励企业举报投诉营商环境中的问题,对涉企实名投诉优先办理,做到“有诉必接、有案必查、有查必果”。
同时,强化社会治安动态防控,大力开展企业周边治安整治,严厉打击黑恶势力、非法集资、金融诈骗、制假侵权等扰乱市场竞争秩序、影响社会发展稳定的违法犯罪行为。
对于企业需要法律服务,江津区通过机制创新来进行大力扶助。一方面,建立律师包片联系机制,服务入驻企业。另一方面,建立了中小微企业法律工作联络员机制。对未聘请法律顾问的中小微企业和商会协会,推荐有丰富执业经验的律师担任企业或商会协会的法律工作联络员,律师日常解答法律问题不收取服务费用。目前,已帮助企业或商会协会处理合同履约、债权债务纠纷、劳资关系等问题2419件。
市场中难免会遭遇纠纷,对于这方面,江津大力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建设。对于合同纠纷,积极探索推动无纸化网上立案,提高审判效率,缩短审判用时。并进一步依法依规处理涉案财物的查封、扣押和冻结的司法程序,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利影响。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行政执法是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为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江津区正大力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
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文明执法方式、加强执法监督管理、规范涉企执法检查……在建设服务性行政执法建设方面,江津区制定了多项有力举措。
在推进营商环境法治化方面,江津区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依法兑现政府承诺,全力抓好政策落实,决不让好政策“悬空”。
目前,江津区38个部门、30个镇街开展事项认领发布工作,形成了1370项区级和138项镇级标准化事项清单。各单位梳理形成审查要点,实现减材料28% 、减时间84% 、平均跑动0.16 次。
2020年江津区新注册企业5046户,新注册个体工商户1.35万余户;网上登记开办企业4939户,占新设企业总量的97.88% 。
对涉企实名投诉优先办理,做到“有诉必接、有案必查、有查必果”。已帮助企业或商会协会处理合同履约、债权债务纠纷、劳资关系等问题2419 件。
本版图文除署名外由黄柏添 陈媛媛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