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显风采 坚守初心立标杆
——记优秀党务工作者江桂明

来源:江津区融媒体中心    2021-07-14 09:41

江桂明带领村民发展多元化互补产业 受访者供图

山火蔓延、洪涝灾害,他以身作则冲往战灾战疫的第一线;山坡田坎、土地河流,他用“铁脚板”走出一条乡村振兴之路;理论武装、党建领航,他带头学习、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他,就是西湖镇骆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江桂明。

群众的“守护者”

2006年春季,一场山火从骆来村邻村席卷而来,在骆来山上迅速蔓延。

时任骆来村主任的江桂明第一时间带领该村应急救援队伍赶赴现场。从下午3点到晚上9点,一行人与火赛跑、与风争速,努力用柴刀、油锯等工具砍出一条隔离带。江桂明顶着火光擦汗之际,见半山腰的胡青银家已着火,院中还有人影晃动。“糟了!胡青银、叶平珍夫妇都已经80多岁了,儿女不在家,我过去看看。”说完,江桂明便奔向胡青银家。他挽着胡青银、背着叶平珍爬坡上坎,刚走出200余米,胡青银家的房顶就被烧垮了。山火扑灭后,江桂明立即组织党员干部为其修缮房屋。

无独有偶。2020年夏季,西湖镇遭受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大雨滂沱的清晨,骆来村花蛇凼处有大树倒在公路上,阻断了通行。他立刻赶往现场,在初步排查完灾情后,回到车上电话通知其他人一同来排危。这时,只听“啪啪”一阵声响,车子附近出现山体滑坡,一块大石头直接朝江桂明的车滚过来,狠狠地砸在他所在的前排车门上。江桂明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江桂明发动党员干部成立骆来村党员志愿服务队,带头摸排返乡人员,24小时坚守防疫检查站。在骆来村工作30余年,只要群众有需要,就一定能见到江桂明的身影,哪怕有过辛酸、危险和困难,他总是那么无惧无怨无悔,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一名党务工作者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精神。

大山里的“引路人”

花椒、葡萄、猕猴桃、桃子、李子、杨梅……在骆来村山间,各具特色的多元化互补产业正蓬勃发展。

以前,骆来村是市级贫困村,由于山高坡陡,村民们发展传统农业,只能靠天吃饭。为了改变状况,江桂明找来农业专家把脉问诊,充分吸收同类型镇街发展经验,分阶梯发展花椒种植产业,即山下发展适合低海拔的九叶青花椒,山上发展适合高海拔的藤椒。他在自家地里先行先试,可行后又利用扶贫资金,购入40万余株花椒苗,要求党员带头种,并无偿发放给村民种。山下村民思想较为解放,纷纷领了花椒苗栽种;山上村民思想较为保守,即便把花椒苗送到他们手上,也都放在房檐下任其枯死。

江桂明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带领30多名党员干部,用了1个多月时间,硬是给山上所有村民的地里都种上了花椒。2012年,骆来村花椒种植面积达到3000余亩,椒农每户增收2至4万元,骆来村也顺利摘掉了市级贫困村的“帽子”。

2018年,骆来村被列为江津区乡村振兴镇级综合示范点。村两委却面临一个窘境:长期以来,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是典型的“空壳村”。江桂明带领村两委班子痛定思痛,决心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骆来村成立了重庆骆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19年,村集体公司先后通过劳务形式承包绿化、庭院整治、院坝硬化等项目,并完成108亩的茶园建设工程,公司纯利润达到32万余元,直接向60余名村民发放劳务补贴、工资等25万元,发展经验入选重庆市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选编。如今,骆来村的产业也从单一的花椒发展为花椒、茶叶、魔芋、砂仁、小水果、大米等各具特色的多元化互补产业。

政治规矩的“方向标”

自担任骆来村党委书记以来,江桂明始终坚持党建领航,带领骆来村干部群众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目标。

他十分重视理论武装,在筑牢自身理论修养的基础上,倡导创办了“骆来学堂”“巾帼讲堂”,鼓舞带动全村党员干部共同学习,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他十分关注村级阵地建设。2018年7月,骆来村建成面积900余平方米的骆来村便民服务中心。同时,通过乡贤赞助,建成了面积60平方米的党支部活动阵地,并于2020年通过了江津区规范化阵地建设示范村的验收。

在骆来村提到江桂明,党员群众都会笑着说:“江桂明是一位会吵人的书记,谁做错了都会挨骂。但大家都不会生气,因为他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就是这样一位会“吵人”的书记,正带着村民们朝着美好的生活一步步迈进。

记 者 袁孝椿 胡 杰

见习记者 何 雨

责任编辑:周小川
编审: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