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钱又省心!“区聘镇用”让基层群众更有“医”靠

来源:江津融媒体中心    2023-10-24 11:25

“区聘镇用”人员黄进静在永兴小学为孩子们进行口腔健康体检

一直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面临着招人难、留人更难的难题。为有效破解基层医疗卫生“人才荒”难题,2022年,我区围绕“三个愿意”目标(即区级医院“愿意放”、基层“愿意接”、医生“愿意干”),实施“五下基层”工作路径破立并举形成“区聘镇用”“江津经验”,为基层医疗机构增添了力量、补充了血液。

截至目前,我区已累计选派具有中级职称的“区聘镇用”骨干医师59名;“区聘镇用”人员在基层医疗机构诊疗病人6000余人次;开展手术460台次;主持病例讨论260次;带教下级医生200余人;开展专题讲座400余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04项;所在基层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年节约费用380余万元等。

优秀人才下沉,基层医疗能力提升

“区聘镇用” 人员雷明静在四面山镇双凤村开展巡诊

“没有麻醉,就无法开展手术,不少原本可以在乡镇治疗的患者就不得不到上级医院去治。”昨日,江津区白沙中心卫生院副院长何霞告诉记者,自从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的医生刘科选被选派任职后,就扛起了卫生院麻醉手术的大梁,不到4个月就实施了200多台麻醉手术,类似像患有阑尾炎、胆囊结石这样的患者在基层都能治,节省了不少花费。

过去,麻醉、呼吸、心血管、儿科等专业要求很高的科室,是乡镇医疗服务的薄弱环节,而结合基层需求,通过“区聘镇用”有选择性地向选派基层急需、紧缺医疗人才,也有助于提高基层医疗能力。

通过“区聘镇用”专业人才的帮助,8个中心卫生院儿科、外科、口腔科、血透室、胃镜室等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12家基层卫生院配备CT设备并具备诊疗能力,让上下级转诊更加顺畅,形成区级医院“愿意放”、基层“愿意接”、医生“愿意干”的良好局面。

学科建设下沉,诊疗项目覆盖更广

“区聘镇用”人员徐艳平在李市中心卫生院开展耳内镜检查及眼科检查

通过“区聘镇用”人才下沉组团帮扶,江津区卫生健康委推动学科建设下沉,基层医疗机构实现从全科向专科化的突破。

区卫生健康委以3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发展需求及人才紧缺情况为导向,收集需求清单,统筹调配“区聘镇用”人员。派出包括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中医学、眼科、麻醉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医学影像学等10余区级单位派遣的医师专业类别,结合医共体分组、甲级卫生院创建、专科专病建设等因素综合考虑,保障派出单位与接收单位供需平衡,让基层医疗学科、专科更加健全。

教学质控下沉,医疗安全更有保障

“区聘镇用” 人员 邹宗江带领白沙中心卫生院医护人员查房

“区聘镇用”工作以区域内卫生人才为纽带,针对性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通过住院、门诊医疗服务,教学查房、会诊、专题讲座培训、入村义诊、专家坐诊日、抢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等方式,建立全方位、多维度的帮扶关系,不断助力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区2家甲级卫生院确定为市级区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创建单位,成功建设6家区级片区救治中心,正有序推进德感、石门、先锋、杜市中心卫生院甲级卫生院创建工作。在几江、鼎山、双福、珞璜、白沙等基层医疗机构开设区级专家医疗服务基层工作站,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甲医疗机构专家诊疗服务。

管理机制下沉,实现区域医疗服务同质化

江津区依托“区聘镇用”人员优势,结合区中心医院、区中医院、区第二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的三个区域医共体紧密联系30个基层全科医学部,建强3个中医骨伤、妇幼、眼科专科联盟,以“医通、人通、财通”为抓手,充分发挥12个区级质控中心及区域远程影像、心电、检验、消毒供应等中心平台作用,持续强化区域内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共享,实现区域医疗服务同质化。同时,落实医改12项便民服务措施,建设5个基层重点专科,已创建6家甲级乡镇卫生院,2家基层美丽医院、27家乙级乡镇卫生院。

考核激励机制下沉,人才扎根基层更安心

江津区卫生健康委严格按照区级医疗机构每年新招聘执业医师类人员数量的80%派员,服务基层至少一年。派出人员必须具备执业医师资格,并优选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让群众就近就便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还制定“区聘镇用”人员绩效考核办法,将工作纪律、工作业绩、医德医风等作为考核基本项目,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业务培训等作为加分项目,群众满意度调查作为扣分项目。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日常管理和考核,区卫生健康委开展不定期督查,绩效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分配严格挂钩。为充分激发工作动能,对服务期满人员初步进行了考核等次评定,评出优秀等次人员5名。

两年来,江津区通过开展“区聘镇用”工作, 大大激活了卫生人才活力,破解了基层医疗机构“人才荒”难题,也让基层医生在传帮带过程中不断提高诊疗水平,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实现“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区”目标,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公平可及、更加系统连续的优质医疗服务。

记者 王茜 通讯员 陶唐琼

责任编辑:
编审: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