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善堂”的前尘今事——三首江津民谣串连起的一个故事

来源:江津融媒体中心    2023-12-30 10:54
位于白沙永灯坪北坡的善堂变成博物馆远景
位于白沙永灯坪北坡的善堂变成博物馆远景

一  清末民初的民谣

重庆市江津区白沙是一个古老的城镇。集镇正处大旗山和永灯坪两山山麓,前临波宽浪急的长江。白沙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历史上早有“巴蜀名镇”之称。集城背后的大旗山和永灯坪山,除在地理位置上起有拱卫城镇的作用外,又是城中百姓出城游览、踏青的最佳去处。

大旗山之名,是因古时这里常年驻兵护卫城镇,山顶立有飘扬大旗而得名。传明末张献忠占据沙城后,在此屠杀百姓,血染山岩。

永灯坪之名,是因为此坪东北坡是旧时葬人的大官山和小官山。清朝末年,有人在此修建了一个庙宇,供奉是刘、关、张三神像,人称其为“三王庙”。

三王庙堂下面有一块大坝,这大坝便成为大官山、小官山安葬故人的丧家做道场的地方,若大这个白沙镇,隔三差五就会有人生“驾鹤西去”,于是在此做道场就是经常的事。丧家安葬故人做道场,是要点长明灯的,这里的长明灯永亮不息,几乎天天如此,此山故名永灯坪。

白沙镇是很繁华的。清末时就有十多条街道,事实上就是一个小城镇的规模,临江街的茶馆、酒馆、烟馆、客栈等鳞次栉比,非常热闹,近乎于喧哗嘈杂。夜间半江渔火,江风瑟瑟。每天早上,江边一条专卖草草药的小街,从江边一直延伸到街心。柴胡、紫苏、白芍、红花、黄柏、蒲公英、车前草……应有尽有,买的人也很多,足说明白沙百姓崇尚和信服中草药。当时白沙就有民谣曰:

大旗山的兵,

永灯坪的灯。

临江街馆儿烟熏熏,

草药摊摆到街中心……

1
2

二 抗战时期民谣

抗日战争暴发后,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积极参与抗日救国。1937年底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白沙成为重庆“陪都”上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集镇。不久,白沙古镇涌来了许多沦陷区逃荒而来的难民。有安徽、湖南、湖北的。当地人当称其为“下江人”,白沙小城一下人口猛增到5万。

“下江人”住什么地方?于是,白沙当地百姓就想到了三王庙,这些难民搬迁到了三王庙蛰居下来。人们对庙宇庭院进了改造和扩建,完善了上下殿之间的内院和厢房。修筑了下殿前的大坝等。这里一下就安置下了近百“下江人”。三王庙坡下两百步处正是“第二陆军医院”,伤员特别多,安置不下,于是,三王庙里也暂时安置了十多个伤兵。

江津人乐善好施,心底仁慈。对这些老弱病残的“下江人”和在抗日战场上撤下来的伤兵格外照顾。于是,就是殿外搭棚煮粥施救,“下江人”和伤兵终就被安置下来了……

江津大江大水,大山大林。肥沃的土地,蕴育出丰富物产,包括奇花异果、神草珍木要。江津人非常崇尚和信服中医药。抗日战争初期,江津县白沙镇、龙门滩等镇的百姓采收花草野果,洗净晾干后,打磨成粉末,经过反复试制,炮制成药丸,取名为“雷击散”“霍香正气丸”“虐疾丸”等。由江津县慈善会施药处向前方将士捐献。每年50大箱,每箱5000小包,一人一次可服用一包,共捐350箱,等于有175万前方将士服用,受到好评。

这次白沙市民就在当地的张公山、大旗山、永灯坪山上采收百草,熬制成大锅百草中药汤,送给在三王庙里蛰居的“下江人”和伤兵饮用。用百草药清汤清洗伤口或疥疮等。几个月后,他们的身体居然好起来,伤口也开始愈合……

1944年初春,冯玉祥将军来江津宣传节约献金抗日。他到了白沙镇,到了“第二陆军医院”看望伤员。医院离三王庙很近,他也来到此处的伤员和“下江人”。当冯将军听说江津百姓“搭棚煮粥”和“熬制百草药汤”施救的情况后,树起大拇指称赞乐善好施江津人百姓。他说,江津人人都是乐善好施之人。于是,这三王庙就改名成乐善堂,有人当场挥毫写下“善堂”二字,后被制匾额悬挂于门宇。从此“善堂”之名,传遍白沙镇、传遍江津。当时有民谣曰:

乐善堂,百草汤,

既治病,又医伤,

还洗腰上长的疮。

以后,直至抗战结束,直新中国成立,人们都叫这里为“善堂”。人们几乎忘记了它原来“三王庙”这个名字。

早前的江津白沙善堂
早前的江津白沙善堂
布展中的善中医药博物馆
布展中的善中医药博物馆

三 新民谣

新中国成立后,“善堂”大院成了民居大院,里面住着二三十家街坊,属镇政府的公房。虽然有些拥挤和破旧,但非常有人间的“烟火气”。因“善堂”大院有高柱和楼台,而且古风古韵,登此永灯坪,可鸟瞰白沙全城,俯视绕城而过的长江,这里便成为沙城百姓出门游玩的最佳去处。

随意沙城居民经济收入的提高,“善堂”大院一些居民在外购房后迁出。再后来“善堂”被评为抗战文物保护点。

2017年,作为文物保护点,相关部门对居民已全部迁出的“善堂”进行了抢救性的修建复旧。完工后“善堂”空置了,大门紧闭。

为了让文物“活”起来、使文物“活”化,讲好文物故事,江津区相关部门正寻思着怎样发挥“善堂”的文物作用……

与“善堂”毗邻的川江医院董事长黄云明原是江津境内一家军工企业医院的医生。后来自主创业,再后来他接手濒于倒闭的民营川江医院。虽遇三年疫情,但医院起死回生,并发展壮大。

他是一个具有“中医”情结的人,他有一个很大的爱好,就是收集收藏中医药书籍、中药炮制工具、中医药字画等。就连旧时乡下郎中或场镇中太医出诊的轿椅、藤箱等他也收集。他还收集了大量的中药材标本等,收集了包括任应秋、王文鼎、傅灿冰等国家级中医大家所开处方以及国家第一任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胡熙明所开的处方等,弥足珍贵,很有价值。他收集到的早前集镇大药铺使用的木质方格大药柜,就摆放了两大间……

黄云明在人代会和政协会上呼吁弘扬中医药文化。2023年上半年,他将准备筹建“善堂中医药博物馆”的想法告诉了相关部门。他的藏品数量多、种类多。他的建议引起相关就部重视。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的领导和区卫健委等相关部门以及白沙镇、白沙园区、白沙建司的领导来了。重庆中医药学院的领导和专家来了。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著名油家陈可之来了,著名书法家陈册来了……经多番考究后,都表示支持善堂中医药博物馆的建设。

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善堂中医药博物馆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建。这将是一个对社会公开免费开放的以弘扬中华国粹——中华传统医药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场馆。其内容主要分为中华国粹、历史悠久;百草归经、炮制有方;悬壶济世、医者仁心;弦歌不断,薪火想传;医籍药典,藏于楼阁。配套的还有馆舍后院的“中药百草园”等。此馆建成后,将成为传承中医药文化、宣传中医药精神、普及中医药知识、介绍中医药历史的社会大课堂。

善堂中医药博物馆将于2024年元旦节,面对社会,免费试开放、试运行……虽时间有些仓促,但在开放运行中将不断改进和完善。白沙市民、江津市民,有所期待。

白沙镇作家协会主席、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刁平收集整理了一首新民谣:

善堂变成博物馆,

中医文化有展览。

传统医学要弘扬,

弦歌不断薪火传。

刁平先生说:这虽是一个顺口溜,算是下里巴人,但言从心声,反映了白沙市民的一种期待和愿望。

(作者:庞国翔)

编辑:肖彦
编审:肖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