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压岁钱“压碎”老人幸福
近期,不少网民纷纷反映,过年给孩子拿红包的现象逐渐演变成一场攀比的风波,其中最低金额也涨到了200元,这一现象给农村老年人增加了极大的经济压力。全国各地压岁钱排行榜,有的地方高达12000元!
每到年关,压岁钱、过年红包等关键词就会如期浮出水面,与某个特定主语结合在一起,构成微观层面的春节叙事,成为热门社会话题,冲上热搜榜。今年是“压岁钱+农村老人”,让这个话题显得格外沉重。这一头,攀比为水,压岁钱为舟,水涨船高;那一头,水源枯竭,水位线偏低,入不敷出,这就是许多农村老年人面对“压岁钱指数”持续走高的窘境。大家都知道,多数农村老年人没有工资性收入,即便有点经济来源,一般也并不宽裕,部分老年人一年到头主要靠儿孙辈“进贡”过日子,这种收入水平哪里承担得了春节压岁钱的压力?
对于小孩子而言,几百块钱的压岁钱,恐怕连请几位小伙伴开个小小生日Party都不够,但对于身在农村的爷爷奶奶来说,可能就是一个月的日常开销,两者的效用不可同日而语。因此,让农村老年人为孙辈的压岁钱感到困惑甚至陷入困顿,绝非“老吾老”之道,务必引起我们的重视。
“病灶”在大众身上,但没有办法让大众“吃药”,想靠批评、谴责、倡导等语言规劝,或请某些部门伸出“看得见的手”进行整治,让农村压岁钱大幅降下来,无异于缘木求鱼,难以济事。解铃还须系铃人,那谁是“系铃人”?窃以为,不在上、不在下,而在中间段:为人儿女者。父母的经济及生活状况,他们最了解;给孩子们发了那么多压岁钱之后,会不会因此影响父母的生活质量,他们最清楚;当好“二传手”,把压岁钱通过其他方式还诸父母,做到面子、里子两不亏,他们有办法。比如,预先给父母一笔专款,让他们“专款专用”,或者通过做思想工作说服孩子,把压岁钱全部或大部分还给爷爷奶奶,都是可行之策。
说到底,压岁钱问题是家族或家庭的内部问题,负外部性并没有那么大,关键是儿女们“识做”。 (来源于新华网)(作者 连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