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江津丨文字的节奏与思想者的“蝉语” ——《火柴天堂》《野岸集》读后

来源:江津融媒体中心    2024-04-11 09:05

◆许大立

某一日忽然收到徐华亮寄来的散文集《火柴天堂》(上海文艺出版社),赠言里口口声声称我为师。八方打听方知他曾是江津中学学生,那些年我正好在该校任教。于是便有了这层关系这份情谊。

阅读此书后感觉文笔颇佳,思路独辟,观察入微,语感灵动。一件小事,或偶思有悟,即可洋洋洒洒生发开去,织成长长短短的文字。不仅仅是叙事或者策论,还有自省,感悟,畅想,不是为写而写,不是遵命作文,很自由很散淡,高远旷达之间有小幽默,充满了生活情趣。难能可贵的是,他的文章语言畅达,意趣盎然,朗朗上口,就给从文字转向声音提供了便捷之径。他身边有一群声音艺术家,不乏著名播音员、主持人、演员、教授之类,于是就有了这本既可读又可听的书。

这还不算另类,他还以自己的文章为蓝本,做了好多短视频,文、声、影加网络动漫,所谓有声影像,十分好看。在我熟知的这一代作家里,他紧跟时代,独树一帜。也很新潮,不仅仅跟上了时代脚步,还有所超越。

我很赞同徐华亮书里的这句话:“文字是有节奏的,就跟音符一样。” 音乐的节奏是有规律的,看得见摸得着,写入乐谱,上了教科书的。文字的节奏多是作者的一种自我感觉。我做报纸副刊编辑多年,体会很深。有些人的文字非常顺畅,节奏感强,抑扬顿挫,如咏如歌;有些人的文章佶屈聲牙,磕磕碰碰,韵律不流,那就是没有掌握好文字的节奏和语句的平衡。所以平日里写文章,每每写上一段,最好轻声诵读几遍,听听它的节奏和韵律。这是文学里的语言文字和音乐里的乐思乐句息息相通的内在关联。

读了他的《火柴天堂》,我还有个收获,发现他和我都是网络玩友。我玩网络朴素的初心是想借此学习电脑打字,却一不小心成了名博。六年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皆成网文,后来居然成了粉丝百万的名博,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还从中选编出版了好几本书。但做名博、写网帖太耽误时间,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文学创作。文学创作需要专注与专一,抱着玩的态度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所以作家涉网要有分寸。

回到主题。这本书是徐华亮的一个新起点和转折点,相信他会从岁月的河流里剔沙沥金,会有更具时代特色的佳作问世。

《火柴天堂》尚未捂热读透,又收到了徐华亮的新作《野岸集》(春风文艺出版社),洋洋28万多言,厚厚一大本,又给重庆散文界捧上了一本佳作。

如果说《火柴天堂》更倾注于对日常生活、世俗人情细致入微的观察描写,那么《野岸集》的话风语境已经有了本质的嬗变。天地之间,思想之河,心灵之书,岁月之晷,命运之瞳……基本摆脱了《火柴天堂》的写实路线与程式构架,透过哲学的思维去漫想我们这个世界的曾经和未来,去探讨命运、理想、情感、生活与自然、已知与未知的世界……

《野岸集》全书十章,有规有序,妙语警句,比比皆是。譬如“一粒微尘,也有星光”;譬如“最强大的力量不是来自怒海的波涛,而是源自心湖的宁静”;譬如“相信,仍然是一种通往幸福的捷径”;譬如“给自己人生一抹英雄的血色”;譬如“淡说悲喜,浅说花香,做一个自带美好属性的人”……引出无数腹中诗书、脑洞经纬,给人美感也给人慰藉。

其实徐华亮在此书的《自序》中已经把出版《野岸集》的缘由说得明明白白:“我认为一个作家,人生中有两件事情必须交代清楚:一是记忆,比如成长过程中难忘的事,这大多和情感相关联;二是人生经历给你带来的思想沉淀和变化。” “我曾漫无目的写过1400多条《蝉语》(注:作者笔名哑蝉),类似于思想火花,硬币一样攒着,而今,却有了拿它买个大件的想法。”行文至此,读者诸公大致明白了徐华亮两本书的创作脉络:他的《火柴天堂》是成长的记忆,而《野岸集》则是人生经历的思想沉淀。两席文字美馔,指向明晰,无论对涉世不深的青年或者饱经风霜的我们,都有指点迷津后恍然梦醒的启迪。

徐华亮尊我为师,那是广义的称谓。我不是他的主科老师,几十年后只在他的新书分享会上见过一面。暌违四十年,却一见如故。不过对于这样的学生,我是愿意纳入弟子之列的,因为人皆有虚荣心。就像江津中学把我列为“杰出校友”一样,这样的“虚荣“于我于人,都是益事乐事。(作者系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协名誉主席)

编辑:肖彦
编审:肖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