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中的文化自信

来源:江津融媒体中心    2024-09-29 10:36

现在有一种裙子非常流行,就是马面裙。马面裙,马面裙又称马面褶裙,是汉服的一种,也是中国明清时期汉族女子着装的典型款式。马面裙在中国的热销得益于近年刮起的‘新中式’国潮风,即流行兼具中国传统风格与现代设计感的服装。

说到汉服就不得不说一个地方,就是山东的曹县。2023年,曹县汉服年销售额超70亿元人民币,而今年以来,以马面裙为主的龙年拜年服销售额已超3亿元。曹县的汉服工艺水平加上马面裙的网红效应,令这个山东小城再度“出圈”。

何为“国潮”?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发布的《国潮研究报告》指出,国潮是“国”与“潮”的相加。“国”的指向很明确,即为中国,意指中国文化的复兴,将中华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都纳入视野。对“潮”的解读却是千差万别,基本以2018年为分水岭。在此之前,国潮大多指狭义上的特定品牌,即由中国本土设计师创立的潮流品牌,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小众文化代表。如今,国潮泛指广义上的某种消费概念,即国货群体和带有中国特色产品的走红。

为什么出现国潮呢?国潮热现象的背后是什么呢?那就是制造业升级带来的国货品质提升、青年一代的力量崛起和文化自信带来的传统文化回归。当下“国潮”正掀起一股强大推动力和吸引力,这是一场促进国家传统文化复兴,并将文化元素融入日常物品的运动。大约在2020年,随着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大大加强,“国潮”迎来腾飞,尤其是在1980年至2010年出生的人群中。对很多人而言,“国潮”是通过强调文化来重塑中国身份的一种方式。中国年轻人大力支持“国潮”,我们看到了中国在经济、外交及其他领域的潜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中华文化的滋养,民族复兴伟业不仅指向经济社会发展赛道上的赶超,更意味着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海纳百川的气度胸怀与昂扬奋进的精神动力。传统文化焕发生命力,我们过上了“国潮生活”。兼具厚重历史文化积淀和国际视野的土壤孕育出文化自信,让“国潮一代”大步向前,大放异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深入实施,到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日益完善;从网红城市不断“破圈”,到中国网文加速“出海”;从国家版本馆等文化地标相继落成,到《觉醒年代》等文艺佳作应运而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大大激发,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汇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更好丰富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也将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制度保障。

进入新时代,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从“有没有、缺不缺”跃升为“好不好、精不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关键要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其中,公共文化服务是维护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图书馆、文化馆等场馆,还是送文化下乡、宣传展览等活动,都是克服时空限制、扩大覆盖面,让公共服务更加精准、更接地气,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那么我们普通大众如何增强和践行文化自信呢?

一是要深入了解中华文化。我们可以通过课堂学习、阅读经典、参加文化活动等多种方式,不断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当代文化的发展动态,了解国内外文化的新趋势和新特点,以便更好地融入和参与到文化创新的实践中去。

二是要积极实践,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我们应该多参与文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参加文化讲座、欣赏文艺演出等,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来增强文化自信。同时,我们也可以结合所学专业,开展文化创新实践,如创作文学作品、设计艺术作品、开发文化产品等,以实际行动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三是要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的反映和体现,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自觉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和义务,积极传播正能量,抵制不良文化现象,为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和谐的文化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是要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吸收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文化自信并不是盲目的自大和排外,而是要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和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点和长处,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碰撞,通过交流互鉴来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我们身边的国潮有哪些呢?刚刚过去的七夕,江津人都不陌生,浪漫七夕夜,心悦四面山“七夕东方爱情节”。历经十七载,“七夕东方爱情节”的文化品牌IP形象已成为四面山乃至江津区的特色名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齐聚于此,场面壮观,鼓乐震天,人潮涌动,共同享受这一场关于科技与浪漫、美景与音乐交织的四面山盛夏浪漫之旅,这就是国潮,中国人独有的七夕。

中国的文化自信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概念,它需要我们共同去维护和增强。我们不仅要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更要理解其背后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比如,儒家思想强调仁爱、礼义、诚信等道德准则,这些准则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道德准则,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同时也能够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此外,我们还要关注当代文化的发展和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文化呈现出多元化、数字化的特点。我们应该积极拥抱这些变化,利用新媒体、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来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来分享和传播中华文化的知识和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

文化自信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交流和碰撞日益频繁,保持和增强文化自信对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升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华文明从汩汩泉涌汇聚成潺潺溪流,再从滔滔江河奔涌为汪洋大海,滋养了生活在这片沃土上的祖祖辈辈,也在时空的记忆里留下了一朵朵晶莹的浪花,放眼今日之中国,“文博热”持续、“文创风”劲吹、“国潮”正当时,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

(来稿单位:圣泉街道)

编辑:谷亚淋
编审:肖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