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现早溶栓 CT灌注成像技术造福广大患者
人民网重庆5月31日电 在医学领域,一项项新技术的开展不仅代表着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提升,更直接关乎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特别是疾病的早期明确诊断,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后期的生存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在放射科工作16年的周瑜对此深有感触。他说,医学前沿知识日新月益,作为医者只有不断学习、充实、进步,才能更好的践行医者救死扶伤的责任与使命。而学习效果如何,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看这个科室是否有新技术不断推出。周瑜介绍,近两年来,科室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推出了4项新技术,特别是脑CT灌注成像的开展,不仅对脑卒中患者的预防、治疗、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对医患沟通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可以说,这项技术的开展直接让江津区脑卒中患者的诊治迈向精准化阶段。从4月开展以来,获得了患者一致的好评。”周瑜说。
检查情况讨论。蒋晨 摄
“幸亏检查得及时,做了溶栓,不然不晓得人会怎么样?”提起刁老师脑梗塞的急救经历,家属李女士一番感概。
原来,5月1日晚深夜,今年61岁的刁老师洗浴后准备睡觉时,左手左脚突然无力,说话也吐词不清,家人立即拨打了120。
“叮铃铃…….叮铃铃……”刺耳的铃声回响在深夜宁静的放射科值班室。值班医生迅速弹起,穿好白大褂,冲到了待诊区。
“急查头颅CT!患者两小时前突发左侧肢体无力,吐词不清,无头昏头痛无呕吐。NIHSS评分8分。”急诊科医生在填写绿色通道申请单时,同时向脑病科医生和放射科医生汇报病情。“那脑梗塞的可能性很大呀。”脑病科医生说道,“先做个平扫看看吧。”
扫描过程中,三双眼睛一起紧盯着CT显示器。“这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没啥问题呀。不然大家再仔细看一下呢。”扫描完毕时,脑病科医生说道。
经过一番仔细观察,确实没有发现明显异常。“但是患者发病才两个小时,在发病六小时内,很大一部分脑梗塞是CT无法发现的,需要加扫一个脑CT灌注成像(CTP),通过观察脑组织的血流量,血容量等等情况,诊断早期脑组织缺血。”放射科值班医生这样建议。
经过和家属的有效沟通,几分钟后,患者家属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同意。随即,急诊科护士为患者进行了肘部静脉的穿刺,高压注射器注射对比剂后5秒,扫描开始。
仅仅一分钟,病灶现行了。“您看,右侧颞叶,顶叶及岛叶,脑血流量减低,血容量稍微有点上升,达到峰值的时间延长了,可以诊断早期脑缺血了,应该是脑梗塞。”放射科医生及时向脑病科医生汇报了检查结果,脑病科医生当机立断,立刻为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因为有脑CT灌注成像(CTP)技术,为患者的治疗赢取了宝贵的时间,大大降低了死亡和致残的风险。
“没想到,恢复这么好,太感谢你们了,不仅诊断及时,治疗也很及时。”15天后,患者好转出院。一番感谢的话语让放射科主任周瑜颇有成就感。他感叹说:“早发现,早溶栓,对脑梗塞患者的预后来说,太重要了!”
周瑜介绍,在以前没应用脑CT灌注成像前,6小时内发病的脑梗塞患者都会进行溶栓治疗,对于具体梗塞位置、溶栓效果甚至恢复效果,医生在与患者家属沟通中,并不能作明确的说明。
而通过脑CT灌注成像,医生能明确鉴别梗死灶和缺血半暗带,而提出患者是否需要溶栓、溶栓后身体恢复情况大概如何,具体细节到是运动系统还是语言功能受影响等,为脑卒中患者术前评估及临床诊断给出了明确的方向,进而显著的降低患者致残率,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让医患沟通更加顺畅。
“脑CT灌注成像技术另一个显著的优点是,检查时间很快,只需要两分钟左右,且完全是无创的。”周瑜说,自今年3月底脑CT灌注成像技术开展以来,目前已让近20名患者受益。该技术的应用也为医院脑卒中中心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后,江津区脑卒中的患者从入院伊始,就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急诊、放射、检验、脑病和康复等多学科的综合救治,一体化的治疗大大降低了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和降低致残率。(胡虹、蒋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