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笋溪河畔有片神奇的“水滴石穿”地质奇观

来源:重庆日报    2019-04-04 09:40

2017年12月,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教授嵇少丞与重庆大学教授曾卫在江津区李市镇龙吟村境内意外发现一条神奇的河谷:河道两侧山岩上,分布着大小不一的弧形孔洞,或如壶嘴、或如水瓢、或连锁而如龋齿……这犹如浓缩的美国犹他州锡安国家公园的窄道峡谷。

经勘查,该河谷长2000多米,两岸大小壶穴100多个,其完整性在国内少见。最终,因发现地而得名“龙吟雕岩谷”。

欲往雕岩谷,必过雷打石。雷打石为龙吟雕岩谷起点,原本完整的硕大巨石如刀削斧劈,整齐地分为三块,蔚为壮观。67岁的龙吟村村民陈中树介绍,相传在此石上晾晒谷物,晒一挑能收两挑,古时村里有三兄弟时常因在上面晾晒谷子而发生争斗,上天见其兄弟相争,一怒之下降下天雷,将巨石劈为三块,“雷打石”因此而得名。或许是受传说影响,当地村民大都家庭和睦,鲜闻家有争端之事。

过雷打石前行约10分钟,过一片竹林向下,藏于山谷之中的雕岩谷便逐渐显现其神奇之处。

只见河谷并不甚宽,枯水时节最窄处可涉水而过,两岸岩壁光滑,披着厚厚的青苔外衣,各类大小孔洞星罗棋布,阳光透过上方的树林,反射至孔洞积水或岩石苔藓,构成一幅多彩画面。

“当地人都叫这里龙舔塘。”陈中树一家祖居龙吟村已有7代,对这些传说耳熟能详,“相传古时山中藏有一猛虎,后猛虎出山遇水化为蛟龙,蛟龙沿河谷而出,边前行边以舌头舔拭河谷两岸成此景。”

考察资料显示,当地地层多为黄红色砂岩,急流夹带沙砾而下,对岩石中构造薄弱部位进行了上万年的冲刷和螺旋磨蚀,“水滴石穿”而形成了大小、规则不一又彼此贯通的直立圆筒状壶穴,岩壁光滑、形态复杂的连续河道,这才有了神奇的雕岩谷。

在江津笋溪河流域,龙吟雕岩谷并不是一处孤立的地质景观。在此前考察中,笋溪河沿线相继发现了4处典型的大型壶穴群。除龙吟雕岩谷外,又以中山古镇壶穴群最为壮观。

“壶穴按其产出部位分为河道壶穴、海岸壶穴和山坡壶穴三类。中山古镇的壶穴群属于典型的河道壶穴。”江津区中山镇原文化站站长刘栋林介绍。

沿笋溪河往古镇前行,只见袒露的河床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孔洞,河道两岸的壶穴彼此相邻重叠、复合贯通,形成岩壁光滑、形态复杂的场景,而河床上的壶穴大都相对独立,顺水势而成,高低分布成阶梯状。

“中山镇有‘十年洗一回楼脚,五十年洗一回街面,一百年洗一回屋檐’的民谚。”刘栋林说,中山建镇以来洪水频发,地理资料上清晰显示,笋溪河流域年降水量约1300毫米,最大年降水量甚至高达1600毫米。这里的壶穴群正是近千年来笋溪河经年流水与频发洪水的综合结果。

责任编辑:罗美慧
编审: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