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尾圆口铜鱼在长江安家

来源:江津区融媒体中心    2020-09-24 11:10

重庆日报全媒体讯(记者 陈维灯)9月23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联合湖北宜昌三江渔业有限公司,在江津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域举行放流活动,将两单位人工繁育的10万尾圆口铜鱼放流入江。

▲ 9月23日,10万尾人工繁育的圆口铜鱼苗种在长江江津段水域被放流。记者 陈维灯 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副所长李创举介绍,圆口铜鱼是非常典型的长江上游特有鱼类,也是川江和金沙江中下游江段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在四川、重庆地区被称为“水密子”,其味道鲜美,深受人们喜爱。

然而,近30年来,受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影响,尤其是金沙江中下游、雅砻江干流以及长江干流水电开发逐步实施,圆口铜鱼洄游通道被阻隔,产卵场生境遭毁灭性破坏,自然繁殖规模急剧缩减,自然种群资源下降明显,目前仅金沙江中下游和雅砻江下游江段尚有一定数量的野生群体。

▲被放流的圆口铜鱼苗种。记者 陈维灯 摄

2007年,圆口铜鱼被列入农业部《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第一批)》,2015年更是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估为极度濒危物种,其物种保护与资源恢复已刻不容缓。

此次放流的圆口铜鱼苗种共10万尾,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宜昌三江渔业有限公司经过长期技术攻关,突破诸多人工繁育关键技术瓶颈,稳定实现圆口铜鱼规模化人工繁育、苗种大批量生产的结果。其中2020年人工繁育的当年苗种9万尾,2019年人工繁育的1年龄幼鱼1万尾。

▲活动现场(图:上游新闻)

“此次放流的苗种生产地在湖北省荆州市和宜昌市,之所以选择需要远距离运输的长江江津段进行放流,这不仅结合了圆口铜鱼生活习性,也考虑到该江段处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更有利于提高放流苗种的成活率和保护效果。”李创举介绍,为开展后续放流效果评估等科研工作,长江水产研究所还对放流的圆口铜鱼苗种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了微金属线码(CWT)和可见植入荧光(VIE)标记,标记的放流苗种数量达到两万尾,并建立了放流圆口铜鱼分子标记及繁育亲本遗传基因库。

李创举表示,此次放流,不仅是首次放流圆口铜鱼单次规模达到10万尾以上,也是首次放流1年龄以上大规格苗种数量达到1万尾以上。在多规格苗种同步放流、对放流苗种进行大规模标记以及标记苗种的数量规模等方面,在长江圆口铜鱼放流工作中也均属首次,对推动圆口铜鱼自然种群资源恢复以及相关科研工作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责任编辑:陈柳颖
编审: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