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社会办医环境 江津区实施医疗机构全行业综合监管

来源:江津融媒体中心    2020-12-23 16:34

社会办医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不同人群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并为全社会提供更多医疗服务供给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江津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把支持社会办医作为推进我区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深化医改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全行业综合监管,助推医改工作向纵深发展。

部门协同发力,推进社会办医

按照“十三五”期间《江津区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严格控制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为社会办医留足发展空间,在用地供给、政府购买服务和税收等方面不断深化改革。

在用地方面,首先保障增量,凡医疗设施不足的镇街,在供给计划中优先保障医疗卫生用地。

其次盘活存量,支持闲置商业、办公、工业等用房作必要改造后用于医疗机构。

在购买服务方面,按照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向社会办的医疗机构购买服务,目前共有5家民营医院(其中今年新增3家)开展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近4.4万人次。

在税收优惠方面,支持营利性社会办医,包括门诊部等小型医疗机构,按规定享受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

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能

近年来,江津区致力优化社会办医审批服务管理流程。在卫生健康委成立行政审批科,将社会办医机构准入、人员注册、业务变更等事项全部集中办理。

在审批程序简化方面,取消社会办医区域总量和空间布局规划限制,实施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与执业登记“两证合一”。对养老机构内设诊所、医务室、护理站和中医诊所实行备案制管理。

在精简审批材料方面,加强部门之间信息互通共享,清理审批医疗机构的申请材料清单。

在压缩审批时限方面,将行政许可办理时限压缩85%,医师、护士执业注册时限从20天压缩至3天,医疗机构执业登记时限从45天缩短至6天。实施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注册办理“两证合一”。

促进人才流动,助推分级诊疗

我区在引导社会办医多元供给方面不断深化改革,推进执业医师多机构备案,促进人才在医疗机构间合理流动,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支持社会办医助力推进分级诊疗。

全区12家民营医院参与医联体建设,与三级医院或二甲医院开展技术协作,派出医务人员到医联体牵头医院进修学习,上级医院安排专家到民营医院开展技术指导,实现上级医院和民营医院双向转诊。

强化行业监管,规范服务行为

建立公安、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协作,建立区级部门、镇街和村居三级监管体系,实施综合监管,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

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监督相结合,深入开展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立案查处18起,罚款4.4万元,任务完成率和任务完结率均达100%。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取缔药店“坐堂行医”49家次,取缔非法“牙医”、“游医”摊点385家,有效净化医疗市场。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将违法违规医疗机构纳入诚信平台,通过信息化助力监管,对医疗行为和费用实施监控。

2020年,江津区优化社会办医环境,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全区共有民营医院18家,社会办门诊部7家,诊所273家,不断完善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社会办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了15分钟医疗服务圈。

目前,全区社会办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277人,占全区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的21.1%;门急诊770190人次,占全区门急诊人数的16.1%;出院42163人,占全区出院总人数的14.6%,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得以满足,群众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不断提升。

(记者 王茜 通讯员 曹钦科)

责任编辑:田文睿
编审: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