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实干担当践行初心使命——记优秀共产党员张立平
张立平检查有关工作 记者 黄昌怀 摄
她,先后荣获江津区“招商引资工作先进个人”“抗洪救灾先进个人”“‘院坝会’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她,曾连续三年年度考核优秀,被区委、区政府记“三等功”。她,就是区人力社保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立平。
“我只是把党组织交办的任务和群众关切的事情完成好而已……”昨日,记者采访时,张立平反复强调着这一句朴实的话,却道出了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精准服务到位 主抓经济工作有点子
昨日,德感工业园内中粮集团的仓库大门口,运输车辆排成一字长龙,新鲜出炉的福临门食用油被一辆辆货车运送到整个西南地区。
中国(粮油)食品行业龙头企业中粮集团为何会落户德感工业园?这就不得不提到张立平。当时,张立平通过公开选拔处级领导干部,来到德感工业园任副主任,分管招商引资工作。中粮集团就是她负责对接招引的企业。
中粮集团是中央直管的国有骨干企业,也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这样的企业,具有产业带动力、影响力强的优势,很多地方都在争抢,其竞争非常激烈。
形势越是复杂严峻,工作越要精准到位。张立平带领招商团队铆足了劲,一封封邮件、一个个电话、一次次拜访,用永不放弃的精神,积极跟踪中粮集团的项目动态。
“要想打动企业,要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张立平介绍,她针对中粮集团在西南地区布局的“短板”,积极策划制作项目推介书,帮助企业分析区位优势、物流成本、配套服务等因素,通过一年多不懈地跟踪服务,终于让中粮集团签约落户德感工业园。
精准施策,精细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就不是梦想。随着益海嘉里、中粮集团的签约入驻,如今,德感工业园开启了粮油食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集聚了“金龙鱼”“福临门”“红蜻蜓”“鲁花”“福达坊”等五大粮油品牌,成功打造出中国西部最大粮油生产基地,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粮油食品)。在德感工业园工作期间,张立平还牵头完善了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参与了多个市级重大项目前期跟踪和对接,为江津工业园装备制造和粮油食品产业的发展集聚了重要动能。
驾驭复杂局面 解决疑难问题善决策
一条条街道清新亮丽,一个个小区环境优美……记者来到先锋镇场镇上,清新脱俗的场镇面貌让人眼前一亮。
“还不是因为场镇‘白改黑’,路好走了,小区没啥灰尘,场镇变漂亮了!”先锋中学的曾老师谈起先锋场镇的变化,一个劲儿地赞叹。
说起场镇“白改黑”工程,张立平感触很深:先锋场镇建在山头上,由于年久失修,街道坑坑洼洼,污水雨水混流,一直影响着老街居住的1万多居民。苦于缺资金、缺项目,历届党委政府也很无奈。张立平调任先锋镇任镇长、书记时,这个问题也摆在了她的面前。
“群众关心的事就是我们要努力办好的事,必须得抓住机会,想尽办法,啃下这块‘硬骨头’。”张立平团结带领党委政府一班人,利用全区场镇卫生大整治的契机,跑部门、跑项目、筹资金,统筹各类资金累计500万余元,场镇道路“白改黑”终于开工了。经过大半年的施工,场镇面貌焕然一新。
场镇变化了,居民满意了,当年的民调神奇“逆袭”,进入全区前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张立平认为,要想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必须要用辩证的思维去处理困难的问题。比如在疫情期间,她作为区人力社保局党委书记、局长,积极联动四川省泸州市开展网络“直播带岗”、线上线下招聘会等做法,有力地解决了重点企业的用工难和群众求职难的问题。
如今,张立平历经多岗位磨砺,领导经验更丰富、为民情怀更深厚、担当意识更笃定、群众观念更牢靠。
服务大局大势 注重开拓创新站位高
江津,这座传承与创新互相交织的城市,历史名人层出不穷,自古以来便是人才汇聚之地。然而,面对“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大好机遇,江津自身的快速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迫不及待。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面向全国招引精英。恰逢其时,张立平调入区委组织部任常务副部长,主抓人才工作。
“要想广聚天下英才,必须先从激励政策入手,制定一系列规划……”张立平介绍,当时搜集了发达地区和人才招引做得好的一些省市的政策,结合江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情况,全面落实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牵头推动出台了《江津区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和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6支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以及系列配套文件。江津还创新采取“招才与招商并举、引智与引资并重”的“双招双引”措施,广纳海内外精英。
为了树立起江津的人才品牌,产生更强大的吸咐效果,她们召集多个部门反复商议,创新推出“津鹰计划”。以前所未有的博大情怀,最大程度激发人才活力,吸引汇聚天下“鹰”才,打造出永不散场的人才“荟”。
2017年以来,江津区大力实施“津鹰计划”,人才工作成效显著。全区人才总量新增2.72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5.64万人;国家级人才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重庆英才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55人;高级职称人才新增1500余人,本科以上学历人才新增1.8万人。《党建研究》《组工信息》《中国人才》等报道江津人才工作80余次,市委组织部《组工参考》专刊推广江津人才工作。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张立平在服务大局大势中,站位高、思路广,勇于开拓创新、善于协调各方,推动了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她,用实干担当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记者 袁孝椿 黄昌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