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镇燕坝村:一个长江江边村的美丽蝶变

昨日,笔者开车从江津城区出发往刁燕路方向行驶16公里,就来到了长江边美丽的村落龙华镇燕坝村,这里笔直宽阔的刁燕公路连通渝泸高速、龙燕公路直达龙华场镇,还有辐射燕坝的合璧津高速、沿江快速干道穿境而过,村域内农村公路、入户便道四通八达、阡陌纵横。
曾经,由于交通不便,燕坝村是一个“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小村落,在这个幅员面积14.7平方公里的村子里,村民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大家都守着家门口的一亩三分地,心里最朴素的愿望就是实现温饱。
他们或许没有想到,多年后,这里的人们不仅早就实现了温饱梦、小康梦,而且村子也逐渐蜕变成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如今正朝着乡村振兴梦奋力奔跑。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燕坝人直面困难、勇毅前行,经过多年的努力,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加强人居环境整治、深化乡村治理、强化村民自治……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产业得到稳定发展,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村党组织的号召力加强了,党员队伍年轻了,村庄环境变美了,村民的笑容变多了,村风民风也更加和谐了。

偏远村穷则思变
从壮大村集体经济破题
燕坝村距江津城区仅20分钟车程,辖区内合璧津高速和沿江快速干道穿境而过,这里不仅风光秀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还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如今这么好的地方,曾几何时却是一个典型的偏远村、空心村——村里的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村里的土地大多荒置、村集体经济收入低。
改变发生在2016年,时年,燕坝村党委坚持以党建统领助推乡村振兴,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发展农业生态观光产业、种养殖业、休闲农业,推进产村共建、农文旅融合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燕坝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应运而生,代表村集体专门负责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通过成立村集体公司,村委会把土地从村民手中流转集聚起来,通过争取道路、水利、农业等项目的资金投入,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作物,通过招商引资,让真正懂技术、有资金、立志发展农业的企业落户这里。
近年来,先后引进了鲁能美丽乡村、瑞远农业、益海晨科等14家企业入驻,规模流转土地约8000余亩,吸引城市资本下村200亿元,解决了1000多名农民的就业问题。
如今,多年过去了。这里的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金秋10月,驱车来到龙华镇燕坝村,一条条蜿蜒入户的道路干净整洁,一排排整齐的房屋矗立在道路两旁,房前屋后的花草树木葱郁成林,路灯、文化广场等硬件设施完善。

让农文旅深度融合
为村民谋一份可持续的产业
如今走在燕坝村里,你会发现,这里不仅有七八十岁的老者,也有三四十岁的青壮年。“村里有了产业,许多外出务工的村民都回来了,大家伙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该村党委书记刘承胜介绍道。
燕坝村依托入驻的鲁能美丽乡村、现代农业气象试验站、欣时达虫草科技、瑞远农业等项目,大力发展“文化+旅游”“采摘+旅游”“体验+旅游”等业态,形成集“观虫草养殖、游气象公园、玩童话世界、采生态瓜果、品富硒美食、住房车营地”为一体的休闲度假、生态采摘、科普教育、农事研学、民俗体验精品观光旅游路线。同时,借助辖区内14家企业,推行“签约、供种、回收”的“订单式”种养新模式,建设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生猪养殖基地、虫草养殖基地、柑橘基地等产业基地,促进农业产销衔接,提高种养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不,家住燕坝村巴渝新村的群众胡小波就是返乡就业群体中的一员,他见证了家乡的“蝶变”,村里的“大变样”吸引他今年下定决心从城里返乡创业。他和妻子宋文科租下了村民闲置的房屋,在鲁能美丽乡村旁办起了农家乐。“过来参观的游客多的话,一天能接待10多桌,一个月能赚3000多元,关键是离家近,能照顾家人。”胡小波开心地说道。

深化乡村治理
打造乡风淳朴邻里和谐环境
“现在反映的问题解决真是快,我上午才反映的问题,下午村干部就回复我了,办理的结果让我很满意。”群众邱发友满意地说道。
邱发友或许并不知道,这样的变化都得益于燕坝村党委在乡村治理上的一次新探索。
今年6月,新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来到村里后,通过入户走访,结合燕坝村实际,提出了以“党建统领”夯根基、“五治融合”强治理、“三种文化”润村风、“三支队伍”解民忧为载体,积极探索实施“邻里制”乡村治理新实践,真正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破解社会难题,又推动乡村振兴,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群众。
通过把支部建在网格上,科学划分网格单元,以网定格,层层负责,建立“群众吹哨、党员报到、网格响应”工作机制,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难在“格”中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形成快速响应、高效办理、及时反馈闭环管理机制。同时,为深化群众自治,鼓励引导群众主动参与乡村治理,实行村里事、院落事、家里事“三事分流”工作法,强化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提高群众主动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积极性,让群众的事自己商量着办,引导群众自己“说事、议事、主事”,进一步凸显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推动实现线上“反应式管理”与线下“参与式治理”有机结合。
如今的燕坝村,已成为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先后获评“重庆市绿色示范村”“重庆市垃圾分类示范村”“重庆市美丽宜居村庄”“重庆市乡村治理示范村”。下一步,燕坝村将始终牢记区委主要领导关于燕坝村“要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发展经验”的工作要求,着力打造“望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吸得住游客、富得了乡亲”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加快建设田园生活体验地、都市近郊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在江津加快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地中打头阵、当先锋、挑大梁。
通讯员 张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