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会”解“三事” 绘出新时代基层治理新“枫”景
纠纷扯皮多,装聋作哑勤甩锅;
遇事乱成团,七嘴八舌让人烦;
管理欠完善,在住居民苦难谈。
各位父老乡亲,大家好!刚才我说的这段顺口溜呢,是我们某社区居民对小区环境不满意,编写了发到网上的,你们觉得这样的小区住起来安逸吗?不安逸,对,我也觉得不安逸。小区,当然是越干净、越整洁、越舒心这样才住起安逸。但现在社区工作难啊,基层治理更难!就是说,现在大家需求变高了,要是社区的发展和服务没跟上,群众意见就越来越多,各种问题就越来越多。
2021年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金元社区考察调研时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
咱们鼎山街道根据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在全国首创了“三会”解“三事”的工作方法,即:将收集的问题分类界定为“家事”“共事”“公事”,并召开网格邻里会、社区评议会、街道联席会进行分类协商解决,为的就是让居民有一个安心舒适的居住环境,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如今,“三会”解“三事”在全市都小有名气,今天我就和大家聊一聊“三会”解“三事”的那些事儿。
第一,用情,网格邻里会解决“家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鼎山街道通过积极创新体制机制、搭建参与载体,激发了各基层治理主体参与活力,开设“网格邻里会”,由网格支部书记召集,网格党支部主办,在职党员、网格指导员、网格员、调解员、志愿者等参与,就地化解“家事”,所谓的“家事”,就是居民之间的个人事务。
下面跟大家讲个以情动人的“家事”,艾坪社区美林小镇小区业主张大爷与杨大爷因楼栋更换排水管一事,吵得不可开交,还差点动了手。原本张大爷住4栋二单元三楼,杨大爷住四楼,平常楼上楼下相安无事。
但在前不久,由于排水管堵塞,一楼的污水倒灌,二楼三楼都跟着遭殃,简直就是臭气冲天。二单元一共住了五户人,一楼业主主动和楼上邻居们商量共同出钱来更换排水管时,“我家不堵,更何况堵又不是我家引起的,凭啥子也要出钱。”四楼的杨大爷面红耳赤地说道。因此,张大爷对杨大爷非常不满,双方见面,要么装着不认识,要么就拌嘴,甚至到了快动手的地步。
“吵啥子嘛吵,都是一个地方的人,吵能解决问题吗?”美林小镇网格长胡明清听说这件事后,立马召开了网格邻里会。今年71岁的胡明清,平时说话嗓门比较大,人称“胡阵仗”。因为老人说话办事公道,热心公益事业,加之小区叫美林小镇,大家又管他叫“胡镇长”。
“我从小看到你们长大,五十几年了,我说句话,你们还是要听一下啥,是不是?”一天,“胡镇长”把两个气鼓鼓的邻居喊到一起调解。“这个管子早一天晚一天都要修,今天没影响你,明天呢?你们今天见面招呼都不打,要是真的打了一架,那是喝好多杯酒都喝不好,你们为了这点事就把多年的关系搞僵了,何必嘛!”小区是安置房小区,居民大多来自同一个村,都知根知底。“胡镇长”把乡缘讲得很透。
见两人不吭声,“胡镇长”趁热打铁,主打的就是一个感情牌,回忆几十年来两人在一个大队的情分,小时候两人还一起去偷过别人的黄瓜这些糗事,并说现在成为楼上楼下邻居也是缘分。“美林小镇是示范小区,我们小区整得越来越好,你们天天吵架,是不是不太好?”
经过这次劝说,两人放下了成见,对立情绪也消解了很多。
“胡镇长”又一次召开了网格邻里会把物管、业委会、两个邻居和做水管整改的人请到一起讨论。经过测算,换水管每家只需花费260多元。杨大爷也欣然答应参与水管整改。座谈会结束后,两个邻居握手言和,互相道歉。如今,他们两人一见面就说说笑笑,感情也是相当融洽。
第二,用理,社区评议会解决“共事”
社区是城市中的“最小单元”,但社区各种大事小事往往“众口难调”,协调不好就会引发各种矛盾纠纷,社区、物业、业主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鼎山街道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落细落实,创新开设“社区评议会”,由社区党委书记召集,社区党委主办,“两代表一委员”、网格长、调解员、监督员、物业企业等参与,商议解决“共事”,所谓“共事”,就是小区楼院内居民的共同事务。
我来给大家摆一摆以理服人解决“共事”的龙门阵。长风家属院建成年代久远,破旧不堪,院内道路多年失修,地面坑坑洼洼,下水道排水不畅,车子乱停乱放,居民出行较难,存在街老、院老、房老、环境恶劣和治安差等一系列“脏乱差”问题。再加上居住人员多为老年人、租赁流动人口,是基层治理中难啃的“硬骨头”。
我们通过开展“三问三访”大走访行动,收集意见建议,发现小区停车乱、停车难问题尤为突出,光是这项意见居民就提了300多次。我们又以此为突破口,立马召开社区评议会,对停车收费进行民主协商。“我不同意,大多业主都是老年人,行动不便,小区里车子多了存在安全隐患”也有不少居民不理解、不支持。
面对这些质疑,街道蹲点两个月,工作人员与居民坦诚相待,通过讲道理、摆事实,耐心劝说动员,居民从最初的强硬态度也渐渐转变。社区见状随即召开社区评议会,把居民代表、网格长、人大代表、党代表等召集起来,再次讨论停车收费事宜,用以理服人的方式,让居民参与治理。
“划好停车线可以规范停车秩序”“设置智能道闸能隔离外来车辆”……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形成收费管理制度,对收益账目进行公开公示,目前已累计收益20万元,这些收入又投入到社区污水管网维护、安装路灯监控、硬化路面等“公事”中,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仅如此,在年末,社区还为家属区的业主们发放大米,送上年终福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重庆时指出:“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一个重点,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既要保留历史记忆和特色风貌,又要解决居民关切的实际问题”。
如今,社区道路整洁了,环境漂亮了,不少搬出去的居民又搬回来了,看到这些变化,居民心里跟吃了蜜一样甜。
第三,用法,街道联席会解决“公事”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鼎山街道坚持用法治理念引领社会发展、用法治思维谋划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破解社会发展难题,开设了由党工委书记召集,街道党工委主办,社区联建单位、政法部门、社区党委、群团+社会组织等参与的“街道联席会”,形成公事“一事一策”,整合力量下沉化解,所谓“公事”,就是涉及政府公共服务管理的事务。
接下来,给大家一个以法为据解决“公事”的案例。
2022年12月,维多利亚港湾小区的曾老师一行5人怒气冲冲堵到区信访办:“说是高档小区,连人车分流都没有做好,严重影响入住业主的人身安全,必须要在小区加装电梯到滨江路才行!不然出了事故谁来负责?”
原来呀,维多利亚港湾小区依山傍水,鸟瞰长江,环境优美,是江津数一数二的高档小区哟,但就是这样一个高档小区,由于小区人行步道梯坎沿山势而建,50余米高的爬坡道,一共修了318步梯坎,出行极为不便,特别是每当茶余饭后,老人小孩要到滨江路散步耍哈,要么开车出行,要么选择走318步的“爱情天梯”,是打了引号的,爱情既甜蜜又痛苦,这对于老人小孩来说,完全是一种煎熬,每出行一次来回636步,每次爬上爬下都要歇5、6回,大家都喊磕膝头痛,小区业主也多次向社区、街道反映这个问题,加装出行电梯成了小区业主们的一致愿望。但是安装出行电梯又涉及无钱、无技术、无保障等问题,这些都是社区、街道都无法解决的。这不,曾老师带人堵到区信访办要说法来了。
为尽快落实这项民生工程,江津区委书记李应兰亲自组织鼎山街道、区住建委、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研究,并作批示:“由鼎山街道牵头,组织成立过渡性业主委员会,协商解决问题”。鼎山街道快速响应,经研判,按照基层治理“三事分流”原则,将此事作为“公事”由街道联席会办理。
随后,由街道牵头,征求法律顾问的意见,责成街道物管办按照相关法规指导物业小区成立过渡性业主委员会,还联系区信访办、区规划局、区住建委、区城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应急管理局等相关部门为维多利亚港湾小区电梯加装提供法律法规、政策支持、技术支撑、安全环保等各项保障,为此项工作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在区级各部门、街道、社区、物业协同配合下,一共召开街道联席会8场次,最终形成电梯加装建设工作方案。有了区级部门的参与,法律法规的指导,政策的支撑,小区业主的积极性也调动了起来,小区过渡性业主委员会也牵头发动小区在职党员、社会民营企业家、成功人士、业主进行筹资,爱心企业家纷纷捐资20万、10万、5000;小区业主们1000、500、200不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电梯筹集资金160万元。
去年5月,维多利亚港湾小区电梯安装项目顺利动工,曾老师还当起了记录项目进度的志愿者。在今年元旦节,维多利亚小区出行电梯成功投用,业主们还放鞭炮、挂灯笼进行祝贺,大家出行时爬坡上坎的烦心事,通过“三会”解“三事”得到彻底解决。
群众的“急难愁盼”得到解决,呈现出一道道新时代新“枫”景,鼎山居民满意度一路飙升到99。96%!这背后是街道网格员走访8万余次的付出;是15万鼎山干群团结一心、共行致远,同绘区域高质量发展“同心圆”的决心;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社会治理领域的生动实践。
接下来,我们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从中汲取强大动力、凝聚广泛合力,聚焦人民群众需求,不断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不断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来稿单位:鼎山街道)